No.31|杂谈:是随机应变还是坚守初心?
迟到千年/2022.5.9
有些时候,对我来说,做决定总是在那么一瞬间。在《No.29|随想:关于选择》中,我写到了一些看起来很难做的决定,在我看来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今天我又做出了相同的事情。但从今天做的决定的事后分析来看,它更像是一个理智的决定,一种随机应变,一种应对未知变化知时的权宜之计。
我从春节后,便酝酿着想要换工作的念头,之所以想要换工作,一来是厌倦了现在工作环境中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特别是还要面对不喜欢的一些合作方的坏心肠领导,二来是我的领导太忙了无暇顾及我所负责的方向。
与其如此,不如另觅他处,重新开始。前前后后做了很久的思想斗争。
站在当前的岗位和发展的视角来看,当前的岗位基本上符合我发展方向的诉求,有着非常不错的待遇,相对来说也并不是那么的劳累。
但是,因为老板的心思不在这个方向上,所以我们前进地非常的缓慢,也因此我才相对来说不那么的辛劳。
所以,表面来看,短时期内,我并不应该轻举妄动,继续好好做好本职工作足矣。
然而,在我自己的内心里,却始终有着一种不安全感,我工作所处的行业属于年轻化趋势,不进则退,一旦自己的进步慢了,就可能随时面临着被行业淘汰。
我不希望自己被“温水煮青蛙”式的安逸假象所蒙蔽,而忽视了前进的方向,以及自己所处的位置。
另一方面,当前的岗位方向严重依赖着领导的重视程度,一旦不重视或者仅仅嘴上说着重视却无法保证资源和投入,都无法有明显的成效,对我个人而言,也就没有实质上的进步。
所以,确实可能当前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岗位的重要性,我不会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但世事瞬息万变,当几年之后,自己万一真得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时,将会更加被动。
最终我愿意听从内心的声音,做出了换工作的决定。于是我与我的领导沟通了两次,但却又被我的领导“忽悠”了两次。
三月底,我与他沟通了想要出去外面找机会的想法,他告诉我最近两周就会有一些利好的消息,让我务必等两周再做出决定。我同意了,因为我也想看看利好是什么,是否与我的判断与分析一致。
四月中旬,我再次与他沟通了想走的想法,这时因为他本人在外出长差,所以让我等他四月底回来后详谈。等到四月底他回来后,我再次约他时间,最终约在五一节后详谈。
然而,五一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打开电脑后收到的第一封邮件便是公司发布的组织变动的邮件,我所在的业务线的大老板调动了。我的直属老板,毫无疑问,势必会跟随着大老板走的。
所以,我问了HR,得知了我的汇报关系将会如何变化后,我知道与我的这位领导沟通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但我仍然约了他沟通了一次,由衷地感谢他,于短暂带领下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
他所谓的“好消息”,其实是指他将不再管我负责的这个方向,而是由更高级别的VP来管理,同时会将两条部门整合起来统筹管理。
尽管我早已预料与分析到了这种结果,但当确认这个所谓的“好消息”正如我所料时,我仍然有些失望。因为我的直属领导,并没有坦诚地对待我,我明明可以在他这儿提出辞职走人,但却被他以各种说辞硬生生地推到了新领导身上了。我将面临第一次与新领导谈话时,便提出辞职的尴尬境地。
与此同时,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寻找外部机会了,尽管还没有落实,但我想走的意愿越来越坚定且有些迫不及待了。
我原本计划着,尽快地提出辞职,做好工作交接后,休完剩余的假期。两个多月的假期,正好整理下自己的心情,陪伴下孩子,然后迎接下一个挑战。即便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没有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也没关系,那便就趁此机会多陪伴孩子一段时间,总归是会找到合适且满意的工作的。
所以,我早早地便请新领导的助理帮忙约了新领导的时间,想要尽快沟通,早日解脱。
然而,当真正沟通的时候,听完了新领导的想法和期望后,我却在那一瞬间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并没有向领导提出辞职的想法,即便当下时刻是最好的时机,因为我可以很好地撇清我的辞职与组织变动、与新领导并无关系。
让我发生改变的原因,一是新领导的想法和期望,我非常地赞同,且两个业务线合并后,对我的发展方向更为有利,也正是我期望的。二是我并没有完全地落实好下一个工作机会,即便我有十足的信心,能够找着合适满意的工作。
沟通完后,我整理了自己的思绪,我认为我的决定是理智的。这并不意味着我一定是骑驴找马,且骑驴找马本就应该是找工作的正确态度,或许,我因此会再次重新燃起斗志,继续奋斗一程呢。
所以,我将不纠结于是否现在就要提出辞职,还是要等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后再辞职,还是留下来继续一段行程。但我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做好当前的事情,择机再看。
有时候,太过于与自己较劲也没意思,受伤的总是自己,不如放过自己,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拥抱变化,迎接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独立思考,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依然最重要,不执着,不钻牛角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