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客曾小木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刚刚敲完今天推文的最后一个字,准备冲凉上床了。
曾小木说,房东哥哥啊,完蛋了,房子断电了,肯定是主线烧了。
我看看时间,操!深夜12点了,怎么办?
曾小木是个不错的租客。每年的租金一次性缴清,包括水电费提前预存。她是90后,有了两个孩子,老公做铝合金门窗营生,她边带孩子边做微商。
时序正是三伏,她租住顶楼,空气着了火般灼热,房间停电是无论如何是呆不下去了。
于是我跟曾小木说,你们全家今晚到外面找个宾馆住下先,费用算我的,明天我想办法把电弄好吧。曾小木不好意思地说谢谢谢谢。
然而,我的心里装不得事,反正已经没有睡意,我决定到李家巷去一趟,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我在城中村李家巷有两套房子,全部出租了。如果不是曾小木打电话,我一年难得去一次李家巷。
我现住在繁华的中央公园小区,这个时候,只有星星点点寥落的几盏灯光还亮着,路灯冷漠,寂然无声,融化在深深的夜色中。
街道上的车辆已经很少了,许多路口将白天的红绿红变换成了黄灯,驱车不到一刻钟,就到了李家巷村口,下完一个陡坡,画风突变:城中村正是热闹的时候。
在我的印象中,城市与乡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内涵与生活状态。城市,车水马龙,多姿多彩;乡村,恬淡自然,安静质朴。城市是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曲,乡村是清丽婉转的短笛轻吹。城市是浓墨重彩的油画,乡村是轻描淡写的水墨。然而,一个坐落在城市中央的村子,将城市与乡村揉合有一起,到底是怎样的视觉效果呢?如果不是亲临,你是绝对想象不出来的。
城中村,是城市中最有血肉的所在,人间烟火,声色俱全。
高高低低的路灯,桔光的光,虽然黯淡,却繁密,恍若满天的星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酸腐气息,蚊虫仍然在低低盘旋。几乎所有的窗户上,都有迷离的灯光闪烁。
这儿,依旧嘈杂,依旧三三两两行人走动,依旧车辆不时穿过小巷。巷子一侧,密密麻麻停放着三轮车、摩托车、小汽车或微型货车,杂乱无章见缝插针,让人不得不惊叹他们停车的绝技。
李家巷整体布局仿佛一棵树,树干是主巷,然后分流成枝枝桠桠的小巷。主巷店铺林立,缝纫店、小超市、诊所、麻将馆、按摩房等。这个从前的郊区菜农村,由于城市的扩展,被城市包围起来,再也没有了土地可以种菜,菜农们将原来低矮的房屋建成了一栋栋楼房,用于出租给外来进城人员。本地的土著,因为卖地迅速富有起来,大部分搬迁到高档小区去了,反而很少有留恋故土者。
十多年前,我买了一层楼,然后在楼顶又私自加盖了一层,全部出租了,一年也能有三四万收入。
能租在这里的住户,普遍属于栖息在这个城市的外来农村人,他们从事着最底层的营生,劳累,收入菲薄。
在李家巷,没有明显的白天与夜晚的界线,或者,对于这里的住户,白天或者黑夜,并不是那么重要,人们都按自己的节奏生活。、
巷子入口,阿金老汉正在收拾自己炸臭干子的摊位,脸上大块的疤痕在路灯下反光。十几年前,一个城管人员将他阿金的油锅一脚踢翻,滚烫的油从阿金的头淋到脚!整个李家巷的人们愤怒了,掀翻了城管车,抬着阿金堵在市政府前的道路上讨说法。最后市长出面解决此事,追究了那个城管仔的刑事责任,免了那届城管局长的职。阿金依然在巷口炸臭干,他做的东西卫生,因此好多人特意前来照顾生意。只是阿金背驼仿佛倒盖着一只锅,动作也迟缓了很多。
不得不说,社会进步了,现在城管人员的态度好多了,特别是疫情之后,总理一番话掀起了全民摆地摊的热潮。袁小良夫妻俩原来在大桥下面的小龙城租了摊位,卖最便宜的服装,但小龙城前两个月拆除了,他们只得把积压的服装拉到泰和夜市摆地摊。此时,袁小良满满登登的三轮车才骑回来。生意一点也不景气,一晚上营业额才两三百块钱,网上购物已经完全掠夺了低端的百货市场。袁小良夫妻没有吃晚饭,还得到租房中做点东西吃,洗澡,忙完这一切,至少要到凌晨一点多了。
“再这么下去,混不到饭吃了。”袁小良苦笑,摇头,叹息。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个夜晚,只是换成了黑色的白天而已。
陈秀的麻将馆只剩下最后一桌还在开台,其余的都散了。陈秀的老公是个瘸子,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只能帮忙看看麻将馆。她租在这里开棋牌室三年了,今年由于疫情,半年没有开张,房东免了两个月房租,陈秀千恩万谢。这里的牌客打得小,每场牌收十元盘子费,而且经常输断了腿找陈秀借钱。也有不还的,莫名其妙就找不到人了,陈秀为此很是窝火。为了拉客,每个周末,陈秀都要做一大桌菜,款待那些老牌客吃饭喝酒。竞争很激烈,下面巷口也开了一家,听说抽烟都免费的。由于长期熬夜,陈秀老得很快,才53岁的女人,头发都白了一半,脸上皱纹一道道夹得死花脚蚊子。
陈秀的牌室守到差不多一点钟,客人就会散去了,而李家巷村过了十二点,总会突如其来的热闹一阵,关门的声音、车辆发动的声音、人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这是那些水果贩子、市场菜贩开始赶早去批发市场进货了。如果贪图懒觉去得迟了,进不到最新鲜的蔬菜水果,或者价格不划算,白天的生意就会打折扣,赚不到钱了。深夜十二点过后,是他们这群人黎明的开端。
巷子中间的元亨超市,一直是24小时营业了。李家巷的人作息时间并无规律,时时刻刻都会有各色人等需要购物。老板罗碧元是个在电磁铁厂打工的汉子,他身上还穿着厂里的灰色工装,守在店门口打盹。
罗碧元通常是晚上8点下班,回家后,代替守了一天店的老婆看店。老婆也很累,除了守超市,还要侍候读小学的儿子吃饭。但如果晚上关门的话,小店的利润就会少一半,罗碧元舍不得,他打算明年买个商品房,交上首付慢慢供。“总得有自己的窝,才不会有漂泊的感觉。”他常常跟顾客说。
两个穿着红色短袖工作服的年轻女孩走进小超市,她们是金海广场阳光足沐的技师,12点才下班,两个人脸上满是疲倦。她们在货架上选了两筒方便面,几根火腿肠,两瓶冰冻饮料,打开手机扫码付钱时,才发现余额不足。她们笑嘻嘻的跟罗碧元说,身上没现金,欠着,明天给。罗碧元挥挥手,说不碍事不碍事,走吧走吧。
女孩互相勾着肩膀走向自己的租房。李家巷时刻展示着众生的活色生香,蓬勃的生命本真,你只需要侧耳倾听,巷道的角落,时常传出老人的咳嗽声,间或有婴儿呱呱的号哭声。
忽然,汤医生诊所门前,一个女人扶着一个老者急急进去,惊叫着汤医生快看看,公公不知为何忽然晕眩倒地了。肥硕的汤医生赶紧将老者扶到床上,挂上听筒听心跳,然后挂上点滴。
诊所对面,是胡珊儿的按摩院,门帘里映出粉色的灯。胡珊儿将一个醉酒的客人用力往外推,客人嘴里嘟囔着,双手趁机往胡珊儿的腰间掐摸,胡珊儿并不发火,一边躲闪一边笑骂着。据别人说,胡珊儿以前在东莞做鸡,后来回家从良嫁了人,没别的谋生手艺,于是开了这家按摩院。但她性格开朗,为人和气,整个李家巷的邻居并不排斥她。
快乐与苦难,随时在李家巷村竞相演绎着,人们的欲望,真实呈现,最原始的生存需求,在这个纷纭杂乱的尘俗里,美丽而倔强的绽放。
活着,是每个生命最真实最坚定的欲望。每个个体,经历无数苦难而不屈的挣扎、搏击,汗水与泪水,汇成生命奔流的血液,或苦或咸,但这正是我们普罗大众生存的味道。
走到属于我的楼下时,曾小木跟两个孩子还站在路灯下,她老公刚加完班,正从摩托车上下来,后背湿透了。曾小木从兜里掏出纸巾为他拭汗。两个孩子一左一右抱着爸爸的双腿。看着我,曾小木夫妻不好意思的笑,说让老板破费去开房,感谢哟。我笑笑,弹弹那个小点的孩子的麻雀,他吓得往妈妈身边躲,我们哈哈大笑。我催他们赶快休息,明天我一早准会叫电工师傅过来修理。
城中村李家巷的灯光,彻夜不熄,闪烁着微弱而平凡的生命光芒。这一群在城市里没有家的人们,奋斗着,努力着,颠沛流离着,无非心里期待着一个美好的明天!
欲望与人性,快乐与挣扎,在这里,不熄的不止是灯火,更是希望。
探进每一盏灯火的温度里,都有一个或苦或酸的故事。我将慢慢讲述李家巷中的民生故事,大家如果有兴趣读,请为我点赞吧,谢谢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