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所以,有与无互相产生,难与易互相形成,长与短互相衬托,高于低互相依存,音与声互相配合,前与后互相跟随。
因此之故,圣人以无畏的态度来处事,以不言的方法来教导。任由万物成长而不加以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而不仗恃己力,成就万物而不自居有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离开他。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60103/f8d93e601abb644b.png)
解读
老子的这篇文章以两部分来进行肤浅解读:
01、事物存在“二元对立”的缘由。
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没有绝对存在,都是以相对的依存关系而存在。这种依存关系有同时的异时的两种,异时的依存关系,就是‘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是因而彼是果。
同时的依存关系,就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是主而彼是从。前者是指纵的时间,后者是指横的空间。
因此,所谓宇宙,在时间上说,是因果相续,因前复有因,因因无始;果后复有果,果果无终。
在空间上说,是主从相联,主旁复有主;没有绝对的中心;从旁复有从,没有绝对的边际。
以这种继续不断的因果,和重重牵引的主从关系,而构织成这个互相依存,繁杂万端的世界。
02、以无为之智处事,方能与道相应。
天下万物,在表象上都可以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美的可以造成恶的结果,善的可以造成不善的影响,任何美善的事物,本身都包含着不美不善的一面。
一切事物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美转化为不美,善转化为不善,乃是大道运行之必然,亦是事物发展之规律。
若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那必然会事与愿违,终究会导致不善的结果的出现。
简而言之。前半部分,老子以事物表象,相对存在的“二元对立”现象,表述了一个纷繁复杂,五彩缤纷的花花世界。世间万物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确立了对立统一的普遍法则。
后半部分阐明了,倘若在光怪陆离的现象世界中,想要不被充当一切对境所束缚的木偶角色,就必需具备一种“无为”的心境去处事、待人、接物,就能彻底获得心灵的坦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