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里仁》第五篇第二十八章——忠信与好学

《论语·里仁》第五篇第二十八章——忠信与好学

作者: 旭日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3-10-10 23:31 被阅读0次

【原文】

5·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感悟】

儒家思想特别讲究德才兼备,同时强调以德为主,以才为辅。但是在这一章中,孔子特别强调好学的作用。他通过比较认为一个具备忠信之德的人,其实在十室之邑中都容易找到。在这里孔子想表达什么意思呢?那就是一个人当具备了一定的品德(如忠信)之后,我们就要重视好学,重视培养自己的才能,进行第二轮的竞争。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一方面,我们强调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品德是很不好量化的。才能却相对比较好量化,比如各级学校的选拔往往以分数为准。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才能里面往往也包含着品德的因素,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因为一个人要把分数考高,竞争的不仅仅是智力因素,还有目标因素,专注力因素,行为习惯等因素。但是品德因素却不好量化了。道家思想里面早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老子》第二章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什么意思呢?道家认为像道德这种不好考察的不好量化的内容,一当有人提倡,就会有人作假。而才能这种好量化,好考察的内容,作假的可能性就要相对少些。比如“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谚语,意思是讽刺秀才、孝廉名实不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品德不好量化,很容易出现腐败现象。而一当科举制度开始的时候,大家就觉得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相对要公平些,那就是因为它可以量化。正因为这样,虽然大家在现在有不少的人批评高考制度,但是还是目前最为公正的一种选拔制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可以电话。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并不是说品德并不重要,相反,品德是才华的基石,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关文章

  • 《论语·公冶长篇》的第二十八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论语·公冶长篇》的第二十八章。来看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论语解悟》里仁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章

    前一篇《论语解悟》里仁第十六、十七、十八章 后一篇《论语解悟》里仁 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章 [原文] ...

  • 《论语》日日谈 第54期

    《论语》日日谈 第54期 本章为《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八章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

  • 学无常师,永不止步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孔子认为,人的忠信等美好的品质,是与生...

  • 《论语解悟》里仁 第十四、十五章

    前一篇《论语解悟》里仁第十一、十二、十三章 后一篇《论语解悟》里仁第十六、十七、十八章 [原文] 子曰:不患无位,...

  • 《论语解悟》里仁 第一、二章

    前一篇《论语解悟》八佾 第二十五、二十六章 后一篇《论语解悟》里仁 第三、四、五章 里仁是《论语》的第四篇,内容上...

  • 2022论语分享第309篇:好学不容易

    【论语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5.28) 【释义】 好学是一个过程,不是结...

  • 顺流逆流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第三十八章...

  • 《论语》日日谈 第24期

    《论语》日日谈 第24期 本章为《论语》:里仁篇第十八章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①。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

  • 《论语•里仁》仁与不仁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里仁》第五篇第二十八章——忠信与好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dg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