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正在苦恼,尝试过很多种方法,还是没有改变你的拖延,为什么其他人用了有效果,我用了就没效果呢,分解成N个目标,只是分解成N个拖延;行动,现在,立刻,马上,成了N句空口号;设置deadline,N个deadline;两分钟法则:可视化提醒等等都收藏在笔记本束之高阁。
NO,NO,NO,NO,NO,NO,NO,NO,都不行,我自闭了~
你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嘛!感冒了你吃治拉肚子的药能好吗?同理,拖延亦是如此!
害怕他人的评价和态度+害怕失去现在所拥有的+害怕行动中的困难+害怕无法及时行乐=我
今天就用当机立断四招解锁解决拖延症的正确姿势
当(担当)——敢作敢当
1.害怕他人的评价和态度
正确的姿势:运用成长型思维,设定合理期望

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有一个共性,就是不畏惧挑战,相信努力的结果,他想的是,闲着也闲着管它的,先尝试,不会再在开头就给自己设限制,往好的方面想。
电影《飞越疯人院》,有一个超经典的片段:
麦克说:“我要进城看世界大赛,谁想和我一起去?”
比利却说:“麦克,你出不去的。”
麦克指着陶瓷洗脸池:“我可以用它丢出窗外。”
比利说:“你举不起来。”
麦克搓搓手,使劲去抱,没搬起来。
再搓搓手,使劲去抱,还是没搬起来。
他有些无奈,大叫起来:
“至少我试过了,该死!”


从比利和麦克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麦克看待问题一直用成长型思维,能力是无限,试过我才知道结果,而比利的思维却是僵化了的,能力是固定的思维。其实生活中我们多数人的思维是像比利一样的。
所以,人生不怕失败,怕的是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像麦克一样,“至少试过”。我也在尝试遇到问题运用成长型思维来看待,不管是困难还是挑战,来一句:管他娘的,先试试呗!
抱着试一试的决心!想着万一成功了念头!
机(动机)——增强动机
2.害怕失去现在所拥有的
正确的姿势:看到行动的好处,学会接受和拒绝
看到行动的好处,反过来说就是反馈,如果无法得到反馈,做事情自然而然会拖延,热情下降,自我驱动力就下降。
比如他什么都不用做躺在床上就能够感到很轻松,所以这几乎是一种无成本获得反馈的方式;
你告诉他出去撩妹一旦成功会比自己躺床上舒服一万倍,但在这个懒人看来反馈周期太长了,何况他还有五指姑娘和岛国女艺人们;
但一个人如果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在某一个领域深入的钻研,而很多领域又都是上手很容易,一旦入了门之后反馈周期就会被拉长好几倍,所以懒惰的人长时间得不到反馈,自然也就放弃了。
汪涵从湖南卫视“一哥”,到全国出名,中国最牛逼的主持人。从中专毕业的剧务,到大型直播中“神救场”力挽狂澜,从小弟变大哥,从抬桌子成为台柱子,二十多年主持生涯,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在《开讲啦》中,汪涵说道“不要轻视行动的力量,也不要轻视个人的力量,用心做好你认为该做的每一件事。”

汪涵:做你想做的事儿,你什么都不会失去

他告诉年轻人,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一件你认为快乐的事,如果你希望你这一生当中,你往前你往后,你停下来的每一个脚印,当你有一天回过头的时候,希望它们成为诗句的话,你就踏踏实实地走好你人生的每一步。
立(立即)——立刻行动
3.害怕行动中的困难
正确的姿势:迈出第一步,增加可行性,找伙伴同行
有限的目标+找到伙伴+找到方法=迈出第一步
不再是口号式喊话,立刻,马上,行动,而是有科学的方法,依据行动。当我们有了目标,我们要去寻找正能量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伴而行,迈出第一步。
你知道迈出第一步是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抱团的原因。即使面对困难,我们也能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更何况还有伙伴的鼓励。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车》,有句戳中人心又意味深长的台词:
你知道,世界上孤独的人,都害怕迈出第一步。
但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你就不再害怕孤独。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只要你迈出第一步,你就不再害怕困难,你就开始爱上第二步,第三步步。
面对困难无非三种态度:第一度过困难,你有度过困难的智慧:你面对困难,你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你绕过了困难,你有了绕过困难的狡猾

举个亲生经历的小例子~
大三的时候,我们班有几个天天去健身房的小伙伴,我也就想毕业前瘦十斤左右,我就去和她们抱团,一起去健身房,后来我们有七个小伙伴一起去健身,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瘦,瘦,瘦!这样我们就开始三到四个月的健身之行,风雨无阻。当听到谁谁有瘦了几斤,我们也会互相交流经验,在相互鼓励中,一直坚持着健身。
平静中总会有波涛。
到我们大四的时候,大家实习,找工作,就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女生,我俩再也没有以前那么积极了,今天有这事 ,明天有那事,又下雨,算了不去了,心里也盼着下雨不用去,就是找借口拖着不去健身房。
所以,请记住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走的更远。
断(阻断)——消除干扰
4.害怕无法及时行乐
正确的姿势:从容易有趣开始,避免有干扰环境
切断干扰源,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环境,让自己更专注。
a.断网,或者关掉不需要的软件、网页,比如聊天工具、邮箱等。
b.笔记本、一张白纸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你有想法时,在纸上列出思维导图或者要点,理清之后再去完善就容易得多,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c.办公区和休闲区隔离。尽可能避免或削弱其他人的干扰,桌面上不要出现玩具、零食或饮料等,可以在工作时放在抽屉里。
想尽一切办法切断干扰源,专注力提高,效率也提高。
毕业快要交论文和毕业作品的时候,逼着自己天天去图书馆学习,大家都在静悄悄学习,也就不好意思玩手机,静音揣包里。每天学习效率真的很高。每天和考研同学抢位置,当然抢不过考研党,人家六点就起来排队了,后来,我也跟着早起,最后论文和毕业作品都交了。
时光永远不会倒流,更不会为谁停留,踏实走好每一步,即使错了,大不了从头再来,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自己最想做事,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过自己最想过的生活。
愿每个人收获属于自己的风景。
都到这了,点个赞呗~
据说给我点赞的人运气通常不会太差,感恩感谢大家的支持~

最后的最后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想邀请你帮三个忙(笔芯)
1.点赞,让更多的人看到文章(不点赞不点爱心没动力)
2.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成长
3.关注公众号[职场职研社],第一时间阅读最新文章
回复关键词【面试】【简历模板】【简历排版】【笔记】即可获得福利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