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呀!我怎么那么幸福?我女儿正在给我做早餐呢!”
前几日,安徽合肥的韦女士,站在正在给自己做早餐的10岁女儿身边,一边录视频一边不停地夸赞和鼓励女儿。
“这个鸡蛋打得完美!”
“还边做边收拾,你这习惯也太好了!”
“世界上最好吃的鸡蛋羹诞生了!”
在妈妈的捧场下,女儿最终做出来一碗像果冻一样Q弹的鸡蛋羹,她一边吃一边夸奖自己:“我觉得自己好厉害!”
妈妈随即回应女儿说:“那是当然!”语气非常肯定,女儿听了开心地笑了起来。
从女孩激扬着自信的脸上,我们能够看得出来,这个女孩在妈妈不断的激励中,未来一定不可限量。
妈妈韦女士说,家里之前都是爸爸做饭,然后女儿对做饭感兴趣,就让她跟着一起做。
刚开始,女儿也做得不太好,妈妈就持续地夸奖她,肯定她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她就慢慢地越做越好了。
韦女士比较认可鼓励式的教育方式,不提倡打压式的教育方式,她还说自己小时候就是经常被父母泼冷水,现在想起来还会觉得心酸。
现在自己当了妈妈,韦女士表示一定不做扫兴的妈妈,要做孩子的“捧场王”。
新时代的父母就要像韦女士这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才能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
正如儿童教育专家多萝西•诺特在 《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中所说: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父母都能懂得并且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孩子何愁成不了才?
【1】
指责型父母,伤害孩子到底有多深?
无独有偶,就在前几天,江西的一个14岁的女孩,中午11点多就做了五菜一汤的饭菜。
女孩高兴地喊妈妈一起吃饭,哪里晓得妈妈看了一下却说:
“我是要表扬你吗?你跟我整这么多菜,我们俩怎么吃啊?”
妈妈或许是好心,想要提醒女儿,两个人吃不完这么多菜,但这种出口就是指责的说话方式,着实让人听着窒息。
更何况是辛辛苦苦做饭的女孩呢?她的脸色瞬间就变了,低着头不再说一句话。
妈妈把这个小视频发到网上后,被网友们一致批评,甚至有言辞过激的网友骂她不配当妈妈。
妈妈更加生气了,第二天又问女儿,自己昨天说中午饭菜做多了,她有意见吗?
面对这样指责型的妈妈,女儿哪里还敢说有意见,就很直接回答:“没有意见。”
可是妈妈却不依不饶,说自己开直播的时候,很多网友骂了自己,她就问女儿自己配不配?
女儿更加不敢说实话了,只好含糊其辞地说:“这不是我说了算。”然后她转身进了房间,没有再跟妈妈说话。
其实这句话里,饱含着女儿无法说出口的心酸,她满腔热忱地做饭给妈妈吃,不仅得不到一句夸赞就算了,还被妈妈各种指责。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只会让孩子再也不想感恩父母,再也不想与父母有更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
“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拥有他人的赏识。”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陪伴者和引导者,想要得到父母的鼓励和夸奖,是每一个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期待。
而那些只会指责孩子的父母,必然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2】
父母如何做孩子的“捧场王”?
父母是孩子最依赖也是最信任的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知程度。
父母总是肯定、鼓励、夸赞孩子,孩子就会更加自信,任何困难和挫折都打不垮他,至少父母永远是孩子的后盾。
而父母总是否定、批评、指责孩子,孩子就会越发自卑,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会畏缩不前,害怕再被父母连环暴击。
真正懂得为孩子成长着想的父母,一定要坚定地做孩子的“捧场王”,才能让孩子越长大越幸福。
首先,夸赞孩子做得好的行为,培养孩子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潜在欲望,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都渴望做得好,父母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看到孩子的好行为。
暑假里,有一位爸爸带着儿子骑行去北京,儿子一路上不叫苦不叫累,每天闷着头跟着爸爸,一边看风景一边坚持骑着车。
每到一处休息的地方,爸爸就会给儿子竖大拇指,夸奖儿子今天表现特别棒,骑行速度提升了或者吃了满满一大碗面等等。
在爸爸不断的肯定下,儿子干劲十足,父子俩经过酷热高温和大风大雨,最终顺利到达北京,看到了天安门还爬了长城。
孩子最想得到父母的肯定,当父母不断地夸奖孩子有哪些行为做得对特别是做得棒的时候,孩子今后会做得更好。
优秀的孩子就是在自身的努力和父母的夸赞中长大的,这样的孩子会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其次,鼓励孩子做不好的地方,树立孩子的自信。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萝尔•德韦克通过大量研究表明:
鼓励会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错误,父母不要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大呼小叫地骂孩子甚至打孩子,而是要鼓励孩子。
我儿子大概6岁的时候,有一回不小心把乐高玩具的一个零件掉到地上,怎么找也找不到,他气得一边跺脚一边哭。
我没有批评他不应该发脾气,而是等他哭了一会儿,然后跟他说:“妈妈能理解你的心情,知道你是想早点找到零件,现在妈妈跟你一起找好不好?”
我们俩很快就找到了零件,儿子抹着眼泪笑了,我就说:“你能耐心地找零件,这一点做得很棒,妈妈期待你下次能先不哭,把零件找到最重要哦!”
当孩子表现不够好的时候,父母不能光指责孩子的不足之处,而是要从中发掘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能够扬长避短,才能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3】
女作家三毛曾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
“我一生的悲哀,不是没有赚得全世界,而是请你欣赏我。”
才华横溢的三毛,终其一生都想要得到父母的肯定,哪怕成年以后依然没有办法释怀。
可以说,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得到父母的捧场,不想得到父母的夸奖,这是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的期待。
当孩子表现得好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多点点赞;当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多点肯定。
在父母的欣赏和赞许的目光中,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自然就能够离自己梦想的方向越来越近。
日常的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回应,那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也是孩子前行的底气和力量。
期待父母们都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捧场王,一路陪伴孩子越走越稳,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