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闲小正
这年头早就不流行追星了。
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追的都是学霸。
从最早的开心辞典,到后来的一站到底,最强大脑,中国成语大会,到前段时间很火的中华诗词大会。
我们这些群众彻底被学霸的知识高度征服了。
读书无用论的歪理论终于不攻自破了。
01
安徽卫视借势推出了一档节目叫《学霸是怎样炼成的》。当我们拿起小本子坐在电视前时,却被上一期的节目扎了心。
毕业生小何连续在招聘会投了100份简历,结果通通被扔进垃圾桶,无人问津。
前人事经理小米揭露了招聘会上的潜规则。因为时间紧,简历多,很多大企业最终只会留下985毕业生的简历。
小何一听不乐意了,说到凭什么大家都没经验,要他们的不要我们的。
小米说,区别就是同样问英语水平,你说你过了四级,而人家说雅思托福多少分。
问计算机水平,你二级刚过,人家都能三四人一起开发个app了。
你没有时间外出实习,人家早就去大公司实习半年了。
所以,你和他们比,优势在哪?
你又不是我的亲戚、我的朋友,我不了解你啊。你也不是我的老板的孩子,我不认识你啊!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不用手边的资源而去了解你并且把机会给你呢?
这个问题迅速上了微博热搜,瞬间炸开了锅。
有表示赞同的。
也有不赞同的。
如果你单纯只问我非985的简历被区别对待,这样到底公不公平?
我可能没办法一下子回答。
因为这个提问中没有涉及到公司规模,个人履历,后期努力等太多因素,而不能直接判断对与错。
但只论在这场对话中,我觉得企业做的没有错,而且很公平。
为什么?
第一,公司规模
因为人事提到的是在大企业,诸如世界五百强,上市公司,各行业巨头之类的。
这些公司实力强悍,公司年收入几十几百个亿。
他们缺的不是钱,是时间,对他们来说每分每秒都有利益输出。
这样公司有多少人挤破脑袋往里挤?每天人事要接收多少简历?有多少时间只看简历?又有多少时间能认真看完每一份简历?
企业时间紧迫,投递者都无工作经验。这些条件恒定之下,你认为企业会怎么选才是最高效最优化?
当然是看投递者的学历。
《围城》中的方鸿渐曾感叹说:“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学历是微不足道的一张纸,但是当你的能力没有被表露时,它却能替你开口说话。
专科不如本科,本科里挑重点,重点里挑名牌。
不然呢,这又不是组织在挑谍战人员,可以花数年去观察培养一个人。
没有哪个企业可以有闲情,跑到各个高校日夜监控,查看哪个学生有潜质成为下一个乔布斯。
所以按照学校等级来划分也是无可厚非。
第二,招聘时间和地点
人家人事经理说了是在招聘会。
可能这几年网络招聘,诸如智联招聘、51job、拉勾网的成熟,使越来越多的人都从网上投递。
招聘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同《致青春》里,郑微和陈孝正毕业时应聘的地方。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如同每年八月十六去钱塘江看大潮。
招聘会往往在每年毕业季,这时正是高校毕业生汇集之时。
2016年毕业生的数量是765万,其中重点大学占比33.2%,普通本科占比53.9%,专科占比11.7%。
企业所提供的岗位需求与求职人数比达到10:1。
所以在这种客观条件下,企业难道会不优先录取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吗?
作为企业招聘人员,一天要回答上百上千人的问题,要和上万人共享混浊的空气,要收上百上千份简历。
就如同医生要看一天的病人,难免会疲劳而有点脾气。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名校一头切虽有些主观,但也是情理之中。
第三,个人的历史成绩
这完全是个人因素了。
当你到了适婚年纪时,你的七大姑八大姨给你安排了两场相亲。
而你有幸遇到了那个著名的选择难题。
一个是貌美的吴彦祖,一个超重的高晓松。
除了落差大的相貌,其他硬性条件诸如家庭背景,经济实力等都一样。只是你不知道二人的品性如何。
你要选一个人交往,你会选谁?
我估计有人会说即使吴彦祖是乞丐也会有人选他。
所以即使高晓松是个极其有趣的人也没能获取你了解他的机会。
你说公平吗?
这张脸就像你的履历,貌美的是重点大学,丑胖的是普通大学。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在没有尝到丑橘的味道都会自然去选光滑的柚子。
这世界总得给努力的人一个交代,否则努力就没有了意义。
人家当年卯足了劲学习,把书本啃到倒背如流,公式用的如会贯通,凡事精益求精。
而你表面上也努力学习,只是偶尔偷看个小说,凡事只求个差不多。
结果人家顺理成章进入重点或名牌大学,而你只能勉强进入个普通大学。
你可能会说,那名牌大学也有人最后变成学渣啊,非重点大学的也能变成学霸。
可是这是个概率问题,没人会去计算。
重点大学的师资教育,文化底蕴,学术氛围都是最好的。
且不说能去的学生底子都不错,加上耳濡目染,只要不太荒废,也不会差哪里去。
差距早从一开始就开始了,你现在说不公平,不过是想抹掉人家之前的努力,想重新规划跑道。
可凭什么呢?
人家辛苦练了几年的绝世内功,你和人家江湖对决,非让人自废内功,再来一叫高下,没那回好事。
学历是你人生履历的一部分,它代表着那个时候的你的状态,或努力或颓废,无法抹掉。
02
那这么来说,非211、985毕业的学生就完全没有逆袭的机会了吗?
当然不。
命运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只要你想,你随时都可以刷新新的记录。
第一,继续深造。
既然你在第一次跳跃输给了对手,那么在第二次来临之时,请不遗余力去接近成功。
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考研并不是必须的。
所以那些天天惆怅到底考不考研,去上了会不会错失就业机会,不去会不会因为学历被拒。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纠结。
问你自己想要什么,别去纠结会失去什么。
如果你不想通过工作过渡,想直接从毕业后直接进入名企,那么考研是一种最直接的方式。
本科时不是名校出身,考研就提供了第二次机会。考上了你就有了进入名企的门票。
所以机会很公平,你高中三年没赶超别人,研究生三年就是你补考的时候。
第二,将努力视为常态
如果你问毕业的人,你大学有什么遗憾?大部分人会说:我不该打了四年的游戏,不该白白玩了四年。
如果你觉得大学就是天性的释放,那么你释放的除了天性还有机会与未来。
大学之所以空闲时间多,不是让你睡觉通宵谈恋爱,而是给你一个自我管理的机会。
村上春树写了一本书叫《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书中讲了他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日本村上市参加铁人三项赛,到踏上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
他除了写小说,很长时间都在坚持跑步。
他这一生都懂得如何去掌控时间和保持自律的状态。
你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去深度思考和学习。
然后去考各种含金量高的专业证书,可以去参加全国编程大赛,可以有获得全额奖学金的机会。
这样的你即使来自普通高校,可你有足够的实力超越这个门槛。
那时名企不仅会破格录取,还会主动上门。
你本有机会成为那个千分之一的“另类”。
第三,不要纠结平台大小。
如果你一开始就知道没有进入名企的门票,何必还要自讨没趣。
公司有时只是一个平台,它能给你最好的资源,但无法给你设置事业的高度。
《非学历派精英》讲述了作者安井元康从一个普通大学毕业,一直苦于学历问题,而走了很多难走的路。
他为了证明自身独特工作法的价值,自费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MBA。而后不到四年时间就晋升为总监,刷新了同一职位最低年龄的纪录。
最后在以财政金融厅特别调查员的身份一直活跃在日本政府机构中。
你不是那个翻不了身的咸鱼,成龙成凤都在于你怎么去努力。
一开始进不了名企,你可以先去普通的企业尝试。
你真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未被发现的璞玉,何必急于那一时的得失?
再说,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
小公司资源短缺,往往要一人扛起大任,具备的才能也会更加全面。
你真的没有必要那么着急进入名企,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你真的在工作中足够出众,那么有一天当你想进入名企,这些经验就是你的靠山。
或许,那个时候的你已经不需要通过进入名企来证明自己。
那些曾经最渴求的,等你成长后在回头望去,你现在得到的远比当初的渴望更重要。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无论你曾经是何种身份,都不要因为辉煌与失败过骄或自卑。
你的每一次努力都会让拉伸你人生的宽度。
所有文章禁止转载,如需请咨询。
网友评论
歧视,是在同等条件下,因为某些无关因素把机会给别人;
但是很明显的实力悬殊,把好的资源给更优秀的人,
这很正常啊!你若想得到更好的资源,你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啊!
很多时候别问为什么,而是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