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普及到几乎人人都有的时代,我们的生活经常是被各种信息所充斥着。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a.在电脑前刚开始一项工作,就听到手机消息叮咚的提示音,接着忙着回复消息,又耽搁了本来正在做的事儿。
b.本来定好这个时间段什么都不干,就在电脑上好好码字,但却总是忍不住要看两眼手机,而一打开手机,不知不觉,就在微信、抖音、淘宝上过去了一个下午。
这样的情况,在我写材料时经常遇到,要么一看到电脑上微信闪烁的小红点就忍不住查看,要么就是时不时的想再看看手机,看有没有消息,如果没有,便忍不住想“休息一下,看看别的”,于是在抖音、淘宝里走不出去...
这是什么问题呢?是我们不够专注、不够自律吗?
并不!这既不是问题,也不是缺乏自律,而是刻在基因里的本能反应!
什么是逃避?
譬如,小孩子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沙漠中的驼鸟,敌人迫赶逼迫在眼前无法面对,就把头埋于沙堆中;考试退步被家长批评时候,学生哇哇大哭着说“我不学了!”....这些都是逃避的表现。
所以工作中,表面上看,我们总忍不住看手机消息的是专注力不强的问题,但本质却是逃避机制发挥主导作用。譬如,码字时候,当我们有很多灵感,思如泉涌的时候,往往很难停下来,更不会去想着看看消息;而一旦思路卡壳,不知该如何措辞,不知道该如何去写,我们就会下意识地东张西望,看手机自然成了不二选择。
所以,不是我们不专注、也不是我们不想写,而是我们不会写。于是,本能替我们,选择了逃避。
逃避是生存本能
人类的大脑共分成三个功能各异的脑区:其中脑核是最古老的大脑,掌管呼吸、心跳、睡眠、消化、平衡等人类必要的生存机能;
“第二大脑”脑缘系统是在人类从爬行动物进化为哺乳动物的过程中进化而来的,掌管行动、情绪、记忆等功能;
“第三大脑”大脑皮质则是伴随人类从哺乳动物进化为类人猿而进化出的,掌管较高级的认知、推理和情绪能力。
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脑缘系统会立刻接收到被威胁的信号,由于脑缘系统直接连接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因此人们往往会跳过“理性脑”的思考直接做出应对恐惧的本能反应,即冻结、战斗或逃跑——这就是战逃反应。
随着人类进化至今,我们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遇到威胁生命安全的危险情况,取而代之的是由负面情绪,比如愤怒、恐惧、焦虑、紧张等引发的应激反应。而当处于情绪问题中时,弗洛伊德提出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智:情绪问题中,个体倾向于采用把问题排除到意识之外的做法,于是引发了逃避的防御机制。
想想,是不是总是先有了"紧张、焦虑、恐惧...”等各种负面情绪,然后我们才不自觉地选择了逃避呢。所以,逃避不是问题,而是我们先天生存地技能。
但难道是先天性的,我们就要任由它这样吗?难道以后别人说我“不够专注地时候”,我要回复对方“不是的,不是我不专注,而是我没能力吗?”
当然不是,因为这份“无能”往往只是暂时的。并且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社会人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征,所以虽然我们承认了本能的存在,但我们可以在顺应它的基础上,塑造它。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慢慢实现。
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我们要知道,当我们做着做着却突然想干别的事儿时候,那就是逃避。而逃避的原因是我在做的这里,让我觉得有一个gap(间断),就像是知识脚手架中缺了一块,我迈不上去了,所以才想干别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一定无需责怪自己,而是顺应逃避的本能,给自己创造合适的过渡的空间。
二、创造合适的过渡空间
什么是合适的过渡空间?首先可以排除手机。因为手机上的无数app,背后都有,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顶尖人才 设计的成瘾机制。就像,短视频,下拉永远会出现下一条。所以,手机不是我们合适的过度休息空间,那我们就需要尽可能地屏蔽掉他地影响。
在《掌控习惯》一书中,改掉一个坏习惯的第一步,就是让引起这个习惯的提示消失在眼前。
所以我们就要移除一切吸引我们注意力地提示。所以,在做任何重要,需要集中时间的工作时,都先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把电脑关闭微信地提示闪烁。并且,没有完成前,不要打开。
而去除了不适合空间的影响,我们还需要适合的空间过度。我个人,比较推荐一些桌面摆件。觉得累了,不想干了时候,就可以摆弄一会。
总之,合适过度空间选择地标准是:确保你手里有东西可玩,注意力有放松地投入。同时,不会上瘾,没有很强地吸引力。
能够高效专注的工作,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因为只有高效专注,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成果。但是,我们是人不是机器,我们所有的行为的背后都有着基于人的天性影响,所以我们只有更加认识自己,更加接受自己,才能够追求更好的自己。所以,与其责备自己,与其很多家长责备孩子,不如先好好认识自己?
而在成年人认识自己的道路上,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我们的种种缺点与问题。然后才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慢慢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