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篇写于2006年3月。2006年3月14日杭州《都市快报》上有一则新闻说三个工人在地处闹市的庆春路与新华路交界处,挖出个宝贝,据考,乃是北宋开宝年间的经幢,上有女主人公文字记载,大意是1035年前,有个叫叶七娘的女人就生活在这里,她应该还开了一家小店铺,和丈夫潘二郎过着和和美美的平常日子。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丈夫亡故了,孤孤单单的七娘拿出一大笔钱,请人念经,请人建经幢,告慰丈夫,也祈愿家人平安。然后呢……大家都不知道了,只是根据经幢上简短题记做的猜测。快报还在上面征文,写一部浓情小说或玄幻或武侠小说,字数限定在1500字以内。当年就写了一篇这样的小说,因有字数限制,结局不免有些仓促,如果发挥天马行空的想像,或许还能成为一部长篇......

连理牡丹
(叶七娘与潘二郎的故事)
1
我忽然被一种神奇的力量吸引,整个人轻飘飘地浮到了半空中,迷惘中耳畔传来嘤嘤的哭泣声和僧侣们颂经的声音,我无比讶异地发现,我回到了杭州褚家塘的家中,看样子店铺已经关门数天了,我看到朱漆的店铺门板紧闭着,“叶氏锦绣铺”的幌子上落满了灰尘,而后院则是灯火摇曳,钟鼓齐鸣,两排吉祥寺的僧人端坐两侧,口中喃喃念着经文,像是在做法事,我的妻子叶七娘满身缟素,丧巾在晚风中款款拂动。
我看见她跪坐在客厅大堂一隅面向着一块牌位低声啜泣,我看到黑漆的灵牌上写着几个金粉隶书字体:亡夫潘二郎之位,我猛然醒悟到:我已经死了,此刻我和我的爱妻叶七娘已经阴阳两隔,我能看见她,而她却看不见我!
七娘昔日美艳如牡丹的面容削瘦而苍白,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不断从眼中落下,此情此景,让我看了顿生怜爱,我叫喊着扑上前去,“娘子,我回来了,你夫婿回来了”,可是我的身体并不听我使唤,无论我怎样使劲,就是无法落到地面,我只能这样漂浮在半空,呆呆地望着我伤心欲绝的爱妻。
七娘,七娘,别伤心,你的二郎回来啦。无论我怎样地高声喊叫,我的声音只有我自己听得见,而距离我躯体数尺之下的人却浑然不觉。
我的七娘,还有站立一旁为我牌位点燃香烛的店铺小厮恽哥儿,他们都听不见我的呼喊,我无法安慰我的爱妻,让她不再伤心难过!
我身心俱疲,绝望极了,此刻我听见自己心碎的声音在漆黑的半空中迸裂开来!
2
一场春雨过后,北桥巷吉祥寺的牡丹花全部盛开了。因此到寺内上香赏花的人络绎不绝。吉祥寺的牡丹不比洛阳的差,它们是由南阳郡的富商叶万贯从北方带到地处江南的杭州来栽种的,据说叶万贯最爱牡丹花,因常年在杭州城做生意,自然要让这些花姿典雅,鲜艳富丽的牡丹在杭州城也能随时欣赏。
沐浴着明媚阳光,春风中摇曳生姿的牡丹花很快就惭愧了,因为赏花的人群中出现了叶家七姐妹,叶家七姐妹个个都比牡丹花娇艳,尤其是叶万贯最小的女儿叶七娘,她是最受父亲宠爱的女儿,年方十七,长得娇俏动人,是叶家七朵牡丹中的“牡丹花魁”,尤其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她那一手刺绣绝活,她绣出的牡丹栩栩如生,鲜艳欲滴,成为远近闻名的一绝。
货郎潘二郎那天也出现在吉祥寺附近,赏花赏累了的叶七娘就在潘二郎的货架面前挑选心仪的小饰品,就在她刚拿起一把檀木梳子时,一柄折扇轻佻地向她下巴袭来,扇子的主人是“钱塘一霸”白锦堂。叶七娘扭头避开了,这反倒引起了白公子兴趣。
白公子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叶七娘并非因为不知道叶七娘的家世,只因“钱塘一霸”从来没有怕过谁,何况他二舅还在官衙当差,他怕什么?正当他还想进一步有所行动时,忽然间他的手被钳住了动弹不得,原来是潘二郎出手了,二郎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子,他也不怕,看到不平的事他就得管。
沉溺酒色的白公子是个软柿子,哪有力气摆脱二郎铁钳也似的手?最后还是二郎撒了手,白公子悻悻地冲着二郎叫了声“你有种”就溜了。叶七娘感激地朝着二郎盈盈一笑,转身融入了进香的人群。七娘的一笑令潘二郎呆立半晌,回过神时才发现货担上赫然多了一幅绣有牡丹图的锦帕,那上面一红一白两朵连理花令二郎浮想联翩。
3
二郎是第七次在叶宅后花园里与我幽会时被爹发现的,震怒的爹认定二郎是觊觎他女儿的姿色,更兼看中我们叶家的家产,因此不顾我的哭诉哀求,派家丁责打了二郎三百杖后将他锁进了柴房。相信如果我不是我爹最宠爱的女儿,二郎肯会被当场打死并扔进钱塘江! 所幸在心生恻隐之心的三姐帮助下,我悄悄打开柴房门为已经奄奄一息的二郎送了些水和馒头!
那晚爹从绸缎商郑彪的寿宴上带来的消息坚定了我要和二郎私奔的决心。爹说,他已经和郑家商定将我许配给郑家小儿子郑宝山,我从未见过郑宝山,但我听说过不少他的劣迹,我无论如何也不嫁这样的纨绔子弟,我宁愿守着二郎过苦日子!爹的脾气我是知道,凡是他决定的事绝对不能更改。于是我连夜收拾了细软,在三更时分和潘二郎一起偷偷离开生活了十七年的叶家。
大隐隐于市,我和二郎成亲后,就在杭州城开了一家织锦铺,日子逐渐过得安稳了,也积下了一些家产。然而二郎因曾受到了严重的杖打,身体落下了病根,每到秋冬季节便经常咳血,后来二郎一病不起,拖到开宝四年的春上终于走了。他走时手里紧紧拽着一幅锦帕,我费了好大劲才从他手中取下来,那正是当初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我故意遗下的连理牡丹锦帕!
现在二郎走了,可是我还要操持好这个家,把孩子带大。我决定为二郎颂经祈祷,愿他早日超生。我请了杭州城最好的匠人,制作了一个经幢,上面刻上了我的祈愿之语:“女弟子南阳郡妻叶氏七娘伏为/亡夫潘二郎去辛未年(注:公元971年)三月二十三日下世/七娘遂发志心/敬备净财/于店内建造陀罗尼幢子一所/伏愿亡夫二郎承兹巨善/速返人天早超净域之方便” 是的,我要把所有愿望都刻在石制的经幢之上,让菩萨庇佑我们全家!让后人见证我们的坚贞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