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家里出个大学生,全家甚至全村以他为荣,拉横幅,张罗打鼓,逢人必讲,连睡觉都会笑醒;
现在,大学生比比皆是,研究生博士生更是年年激增,好的文凭成为进入社会竞争一块小小的敲门砖。
有的人,一心精进专业,想开拓更大的知识领域,选择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考研考博;
有的人,受社会舆论影响,“本科毕业找不到好工作”,“本科没出路”,出于恐惧和压力,选择继续读书;
有的人,大学期间发现自己的方向,想重新出发,于是从考研开始,转换专业,重头再来,走自己选择的路;
有的人,出于对社会竞争的逃离,对自身的不自信,以读书的方式逃避自己本该负起的责任;
……
而现在的我,要不要去读在职研究生呢?
毕业第一年,在三线城市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市级单位工作,心里激动不已,因为万万没想到,一个本科生,可以进入这样好的单位。虽然身边人督促我,最好去考个研究生,但膨胀的心态,毕业后的自由,让我对此不屑一顾。
毕业第二年,随着对事业单位的了解加深,一眼可知的职业生涯路,让我重新冷静地思考,我的方向是什么?难道我的一生就坐在这个办公室里,听着同事吐槽子女的不听话、抱怨工作的繁杂吗?
我不甘,但不知从何走起,不如先从考研究生开始,我是这样想的,可惜已经错过了报名时间。
毕业第三年,目标很明确,考在职研究生。以前总听别人说,工作后能自主学习的人都是很厉害的,学不进去的才是常态。我不相信,一心以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但事实却残忍的摆在你面前。
下班后,觉得工作一天已经很累人,还要复习,我只想葛优躺;好不容易迎来小周末,宅在图书馆或家里,多无趣啊。于是,一时壮志,懈怠对待,虽然报了名,但连进考场的勇气也没有了。
毕业第四年——今年,虽然依旧无法真真切切地明确自己的方向,但随着这几年自己的对外扩展,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写作和阅读。
日常生活两点一线,了无生趣,而书本却带你进入不一样的世界,看别人的故事,学新的技能。写作,把自己所想所知一一敲打,像跟自己在对话,懂自己更多一点。
最重要的是,我爱上与数字打交道,这刚好与我的专业相符。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深挖各种数据,正确反映需求者所需,深究的路径变得丰富有趣,而分析数据的方法是千变万化的,各种新型分析工具更是新鲜好玩。
因此,今年我的目标是考上中大在职研究生。
有人劝我说,在职考研不容易,不如考个其他相对容易一点的学校,拿到文凭最重要,以后对晋升有用。我不与争辩,但心里清楚,非考中大不可,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有个中大梦,可能你会觉得我不切实际,但生活不就是要取悦自己吗!
有人说,既然这么想考,不如直接辞职全力备考。这种情况因人而异,我的身份已经不是一个学生,生活的担子我也有责任承担,看在钱的份上要适当妥协。
我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努力过,无悔就好,给自己一个改变现状的机会。
人生的方向没有谁能说得准,一味纠结该怎么走,往哪走,不如先走起来再说,走到半路发现错了,重新再来又如何?你不走不知路途的美妙。
![](https://img.haomeiwen.com/i1306491/0280cf920d92f62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