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觉得自省是一个不错的习惯,每个阶段回头审视一下自己,看看是荒废了青春还是小有进步。也算对自己有个客观,清醒的认识吧,不至于让现在越发神奇的自拍神器欺骗自己(笑cry!)
从小到大一直是比较听话的孩子那一类的,没有让家长太多操心,所以,理所当然的,大人们就会觉得我就应该学习好,懂事,将来有个好前程。直到高三前,也确实都是这样。谁知高三最关键那年,不知道是叛逆期,还是抽什么风,越是重要的人生节点,自己反而开始放纵。上课看小说,回家也不学习,结果显然,靠着以前的老底,高考刚好只是过了本科线。报学校、专业的时候又不实际,选了一堆名气好的,以当时自己浅薄的见识认为能配得上自己的,最后只能补报且服从专业调剂。。。
以上内容,给还在念书的小朋友做个反面教材吧,励志的来了。
因为本人还算要强(也幸亏这点),当新生开学,来到自己大学的时候(这里就匿去母校名字了,她再普通也毕竟是培养过我的地方),别的学生都是一种兴奋和雀跃,各处转转,认识新朋友,而我,真是发自内心的有一种耻辱感。很正式的问过自己,以后你就应该这么平庸么?还好,尚存的自尊心和羞耻感,让我自己开始了一段在今天看来都是我很励志很上进的经历。而且我直到现在都认为,男生的成长,可能就是一天,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念头。他会猛然醒悟,并脱胎换骨。
我想着要改变,而且一定要改变!于是每天不用督促也不用内心斗争的执行着各种计划,学英语,看各种书,校外做家教补课挣钱。尤其补课,印象很深,东北的冬天特别寒冷,为了一小时20.30的补课费,自己骑个自行车,在晚上没有行人的马路上,冻得眼泪直流,还一直心里给自己鼓劲。回到宿舍,看到别人都在穿越火线,篮球,自己没有一丝的动摇,真的没有觉得他们在温暖的屋里玩游戏,而我大冷寒天这么折腾有什么委屈,并且我的家境确实还可以,不是真的需要靠这三十五十的补课费。更多的还是想证明,我都这么大了,还是个男生,20岁了(当时),以后能不能靠自己,这是种强烈的羞耻心和对自己目前现状的不甘。后来陆陆续续接了不同的工作,补课也稍微做大了一些,和朋友一起办了补习班,那时候学费都不用家里提供,电脑手机都是自己花钱买的,也算是小小的增长了一些自信心。
现在回想起那个时候那个年龄,唯一让自己感到自豪和庆幸的是,没有被不满意的现状打败,趋于平庸。如果当时和其他人一样上课睡觉,回寝室就打游戏,也一样是混过大学四年,但不会让我培养出这些还算引以为傲的品性,尤其对一个男生来讲。其实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多么优秀,多么出人头地,但是大学那段自省及努力的时光,让我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他让我没有变得逆来顺受,沦为平庸,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做一个男人应该有的担当。冯巩说的那段诗我听了一遍就会背,真的是特别感同身受: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总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
放心,这是一堆比较走心的文字,不是什么鸡汤或装B文,因为我目前还没有变成ceo或者各类总监,没有笑对之前苦恼磨砺的意思。之上的所有描述不是为了下面走上人生巅峰做铺垫和反转,也正因如此,这些文字才更真诚,更有借鉴意义吧,无论正反都好。
大学毕业后,因为有家人在北京,所以没有选择留在家乡,而是做了一名北漂。由于谦逊和质朴(非城市孩子),赢得了一些年长同事的喜爱和关照,所以虽然初入社会,但是没有经历太多办公室政治(也不一定是好事),每天的工作氛围都很好,让我迅速的接受了大城市生活。可能是稍感安逸了,让我有了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奇怪的是我当时存款都没有,更别提车房了),在首都工作,白领,刷微博,有格调,各种标签让自己都觉得也许自己目前确实挺不错的。我又变得按部就班和得过且过,并且虚荣和投机。总觉得别人挣钱为什么那么容易,轻轻松松财务自由了,然后就是各种实现自己理想和兴趣爱好。越是羡慕越是得不到,反而越想一步登天。
给我打击把我拉回现实并变得实际的,是回到哈尔滨以后。由于考虑毕竟要稳定下来,结婚生子什么的,而房子,教育,都是我在北京所不能达到的,于是权衡一番,毅然决然的回归故乡并满怀希望,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在北京的时候就七八千一个月了,哈尔滨工资水平再低,四五千也好吧,结果,面试了一堆,2000,2500,印象中没有到三千的。耽误了一个月,才在朋友的介绍下,做了一份工作。这种落差,让我有一种不真实感,觉得怎么可能,好得也是省会,好得也是东三省靠前的城市啊。没法改变,只好试着接受,并努力适应以更好应对。让我能很好接受这种落差和不如意的原因,不是我乐观的心态以及随遇而安的性格,而是我觉得,大城市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比比皆是,但哈尔滨这种土豪更不少啊,所以问题的重点不在于城市而在于人,思想及视野。
我对自己做了一个分析和假想,如果一毕业就留在哈尔滨,我得到的是:更熟悉这个城市,认识更多的朋友,起步低但稳定。而在北京:眼界的开拓,对自己能力的真实认识和补充。谈不上哪个更好,只是尽量去补足自己的短板吧。同时我发现,在北上广深打拼,更多需要努力和机会,而二三线城市,更多的是眼界和圈子。把一线城市的成熟项目搬到二三线,例如加盟店,新产品,这是出去过见过世面获得的信息和资源;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找人,看看谁能不能给办了,这是圈子的魅力,更是东北做事的标准流程。所以回到哈尔滨,我开始逐渐做南北差异,大小城市差异的项目和产品,同时也尽量多认识新朋友。适应生存环境并很好融入,是让自己过得不累且事半功倍的基础。很幸运,当时一回来,先买了一套万达的房子(我不是什么房产论者),每个月还4500,在朋友们眼里,感觉我压力应该很大,毕竟刚开始工资,和媳妇俩人加起来也就六七千,还得生活啊。可是每个月也挺过来了,从未有逾期也没有降低生活品质。虽然房子现在涨了一些,可毕竟是自住房,不能算资产,还是个负债。
今年三月,虽然手头没有什么积蓄,还是坚持买了辰能的房子。这套还没有入住,就涨的比较可观了,只能说运气好,再加上一点点自己的眼界(对哈西新区的认可和楼盘区位优势的分析)。想通过踏实的努力和有主见的选择,让生活变得更丰富一些。现在每天一直在做的有两件事情,一个是日记,从13年在北京开始,一天未断,一方面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有时回头看看时间都去哪了,怎么度过的,一方面记录些心得体会,时不时自省一下以期待自我的小小生华;再一个就是学英语,各种大集团裁员事件,真是让自己深切的体会到只有技术和专业才是一个人唯一的自信来源和真正依靠,所以很自觉的想把英语捡起来。未来自己能做到什么样真不好说,可有一颗上进的心,总归不会太差吧。。。
不知不觉,写了一些字了,可能是边码字边回忆,竟没有察觉。感谢坚持看到这里的各位朋友,以示尊敬和真诚,自爆三张本人照片,分别是乖巧的小时候,痛定思痛的大学时光,以及奔三(马上到了,捂脸)的现在。大半夜码字兼回忆,思路比较混乱,想到什么写什么,难免让大家吐槽文笔,还请多多包涵。有很多部分写的不是很细,北京工作的时期,回到哈尔滨的工作,目前的情况等。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喜欢和有趣的陌生人胡吹乱侃,这是我人生导师王尔德先生的教导。好了,不多赘述,祝各位晚安!
![](https://img.haomeiwen.com/i5749421/f8df2ec61e7b9fd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49421/66022ce167a055a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49421/96d6304149e42bd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