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暑湿

作者: 宁静__致远_ | 来源:发表于2020-04-02 11:48 被阅读0次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精:精来自五谷,身体消耗过后,最想补充的是五谷,而不是肉。食谷者慧,食肉者鄙,欲望多。精来自骨髓,体液(血夜、汗液等)都是精,炼精化气,练气化神。冬天过于出汗、拉肚子都会损精。

女性在排卵时脾气最好。

肾制冷,心制热,肝升为热,肺降制冷。夏天热肾精足,水足,心自然凉,人就不怕热。

温病是热邪犯内,伤阴先伤手太阴肺,再伤心厥阴心包,即先肺咳,再咽喉红肿,扁桃体发炎,因为心开窍于舌(喉),再伤手少阴心经,抽抽搐,晕,出血,心肌炎。经济越发达,温病越多,因肾精耗过多(熬夜、淫欲等)。伤寒穷苦人得的多,伤阳,先伤足太阳膀胱经,再足少阳胆,再足阳明胃。瘟疫也是一种温病。发烧恶寒为伤寒,发烧也觉得内热需吃冰为温病。

暑,两日中间夹土。暑为热加湿,表现为发烧但腹冷,因为脾胃被湿气控制。治疗不可用热也不能用凉,用平法,用芳香法,藿香、佩兰等醒脾药。可用六一散(滑石6甘草1配成散剂,利尿)、藿香正气水,十滴水可治夏天腹痛严重的。日常防止过晒太阳,吃冷饮。夏天吐泻为身体自然反应,不要制止,补充糖盐水即可。平时不吃冷饮、水果、牛奶、绿茶,不要被广告误导,因广告商业性为目的,但不合医理。

汗不出,一是无阳气,二无体液,三是经络闭塞。到了秋天,变为浮邪,总看人与人斗争之类的阴暗谍战片,会让人生病。聊天讲课场很重要。气强的人可以对桌椅板凳讲课。卧室不放电视。

太溪脉无跳动,为肾虚。摸了下,真的摸不到。没有该有的为虚,有了不该有的为实,不应补益,关门打狗。损病害己;应是去邪,用针刺。脉慢为迟,脉快为数,再快为急,正常为缓,一呼一吸这间正常为四下脉博。大夫如果手凉,则其本向身体有问题,不能找看病。

学号脉先修身,手热后才可学。

相关文章

  • 温病暑湿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精:精来自五谷,身体消耗过后,最想...

  • 精读《黄帝内经》(第249天)

    【热论篇】凡病伤寒而成温者,找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译文】凡伤于寒邪而变成温病的...

  • 《黄帝内经》热论篇第三十一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注: 大凡伤于寒邪而成为温热病的...

  • 2019年5月10日健脾药方

    广藿香 广藿香的功效是: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结暑。用于湿浊中阻,腹部胀满,腹痛腹泻。暑湿表证,用于湿温初起,发...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一四)临证谈三仁汤的主治

    我们前面讲了湿温病,罗列了一堆表现,不能用下法,不能用汗法,也不能用润法,那么,什么叫湿温病? 在《温病条辨上焦篇...

  • 光明中医网校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第四章:病因与病机(二)

    (三)暑 暑是夏季的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其发病独见于夏令,所以有“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的说法。 1....

  • 暑湿

    昨天刚立秋,天气没什么变化还是那么潮湿,给人的感觉很不舒服。今天看到杨力老师的一篇文章,专门儿谈到了湿气...

  • 小儿手足口病 艾灸

    【每日一灸·小儿手足口病(前期)】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的温病、湿温、时疫的范畴,脾胃虚弱的孩子感受外界湿热之气所致,...

  •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丨暑邪是盛热阳邪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署。——《素问•热论》 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素问•刺志论》 暑为夏季的火热之...

  • 湿气重有哪些明显的症状?

    中医认为,“湿”为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邪气”之一,湿性重浊,其性粘滞,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其病难愈,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温病暑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yt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