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你会七十二变,我愿你全能超能,能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够有技能傍身,有爱好可以消遣。可是时间那么公平,大家都是二十四小时,琴棋书画,跆拳擒拿,管乐弦乐……那都是家长的美好愿望,十八般武艺不可能样样精通。
梦梦只是个学前儿童,梦妈就焦虑到失眠:“淼淼妈妈,你们都学了什么特长,报了啥兴趣班,有没有机构推荐?”我挺惭愧,除了很小的时候放到金宝贝,确实没有考察过什么机构,只得询问她现在报了哪些班?
一问之下,惶恐不安,学前儿童梦梦除了语数外,还有舞蹈钢琴跆拳道,书法围棋和表演。梦梦妈是焦虑的,梦梦估计是做梦的,每天时间能安排妥当吗?孩子能接受这种密度吗?还不说强度。
时间都有限,我劝梦梦妈妈不要再考察新机构,而是把现有兴趣捋一捋,哪些是孩子喜欢的,哪些是可以放弃的。
兴趣班遍地都是,家长不要繁花乱了眼
有个朋友工作需要外派一年,从此远离陪读一年,半年后她发出感慨:“如今远离海淀培训班,突然觉得不那么焦虑了。”
焦虑是互相传染的,你如果还没有孩子给你放到培训班里,让客服给你讲讲,听同框的妈妈聊聊,你都能掏钱报个培训班,更何况这些当了父母的“父母心”。
接孩子随便站在学校门口,如果你来者不拒,10分钟左右手里能抓满“培训班”,常规琴棋书画舞,高端点的马术高尔夫信息学,大家都学,起跑线一亮你心里慌不慌?
于是,money迅速的从各个途径流向各个机构,孩子只要时间记得开,就全部安排!
兴趣,兴趣,家长选了的能不能算孩子的兴趣?
如何“断舍离”,孩子说了算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孩子都如此优秀,可以喜欢那么多培训班,犹记得也带着闺女从众性的去体验了很多课,她统统不喜欢。
对于一个很不海淀的海淀妈妈来说,不喜欢就不上好了。后来她上了二年级突然喜欢上了书法舞蹈围棋古筝,那就统统报名。结果每个课在学到七八个课时时,一律提出了不想继续上的问题,我跟孩子进行了心灵谈话,原来想上是因为班里同学都上,不想上是因为枯燥无聊。
上不上的原因居然比我还随意,但是因为的理念是我不强求你,不过你自己选的课无聊也得上完这一期。一期都坚持不下来那是不能有所收获的,没有成就感也谈不上喜不喜欢。最后在四年级,所谓的课业繁重之前,她自己选择了她最喜欢的书法,并且坚持每天练字,其他的舍了。
每个孩子的精力爱好都不太一样,如果不是功利的从升学角度出发,兴趣班的选择以及最终的保留最好听取孩子的意见。
四年级以后面临小升初,很多孩子的精力无法支持众多不“爱好”的兴趣班,这时候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断舍离”。尽量避免强权政策,也别挑战孩子的精力,该放弃的就放弃,不感兴趣的兴趣班实在也没必要去学了,尝试的够久了。
至于还是尝试期的父母,也应该适当“断舍离”,有些兴趣班一个学期足够看出孩子的天赋潜力以及兴趣了,不要把social的呼声投射到孩子身上,不是说流行什么就必须学什么,稍有了解就够了。
最好的兴趣班就是,孩子自己感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