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金色梧桐岁月拾遗散文
断舍离的重点不在扔东西,而在选择《舍》

断舍离的重点不在扔东西,而在选择《舍》

作者: 波步 | 来源:发表于2020-05-18 23:28 被阅读0次
扔东西只是断舍离的一个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如何选择对自己重要的物、事、人。

《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出版了新书《舍:做减法的勇气》,很多人不知道“山下英子”这位作家,却多少听过“断舍离”这个词。

今天“断舍离”这个词经过了无数次迭代,已经产生众多和作者原本所要表达的概念不同的意思。

一个理念、一部作品,甚至一个词、一个梗,被创造出来后经过不同人的使用、解读就有了新的生命力,这是二次创作的过程。

而这本新出版的书,则帮助我们再次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理念,重新认识断舍离,并思考如何能够将这种精神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舍:做减法的勇气

作者:山下英子(日)

出版:湖南文艺

为什么要断舍离

断舍离的第一步就是让我们承认——自己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小时候,总觉得大人哪来这么多烦恼?长大才知道要烦的事可多了,时刻处在爆炸边缘,那些能在工作生活上游刃有余的人特别让人羡慕。

除了具备各种专业技能知识以外,所谓“有能力”的人几乎都有几个特征:反应快、果断、懂得沟通、时间管理强、有教养。

简单来说就是状况内,不花时间在无谓的内耗上,该做什么就去做。不会被杂事牵着走,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关键部分。

我们的头脑是用来思考的,如果拿来纠结有什么事情没做、烦恼 或是把注意力放在不重要的物、事、人,就无法关注重点了。

扔东西只是断舍离的一个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如何选择对自己重要的物、事、人。选择本身才是重点,扔东西只是选择的结果。

很多人在刚开始实践断舍离时遭遇过失败和挫折,舍是极需勇气的。

我们选择去做一件事,做这件事便占用了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这份花出去的时间无法挽回、无法重来。

选择一个工作、一种东西,就相当于舍掉了其他工作、其他东西,这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

但是通过不断的践行,在断舍离的过程当中,我们会逐渐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选择自己喜爱的物、事、人,充分发挥时间及资源的价值。

断舍离究竟是什么

“断”即“决断”的“断”。
“舍”即放弃“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
“离”即在反复的“断”“舍”的实践中升华到“自在”的境界。

整理术不是断舍离的最终目的,而是达成手段。将手段当成目的是一种常见的思维定式,会妨碍我们深度思考。

断舍离有很多种诠释方式,作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断舍离即关系性质的再审视”。

很多人心里明白整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可还是找不到时间去整理。归档或是物归原位其实就是一个小动作,但一个小小的“等下再做”这种惰性思维就会把我们拖入混乱的深渊。

那些塞在角落很久没想起的东西,有跟没有是一样的,甚至我们需要用到时也不会想起来,而是直接买新的。

周身的物品是我们自身思维的反映。选择造就了我们,我们选择的事物反映了我们的思维,也反映了我们本身。

东西多,其实是思维惰于思考的反映。

“人总是考虑东西的有效性,而忽略了必要性。”

如果说东西多、疏于整理是思考惰性的特征,那么“囤积”这种行为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有些物品明明“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但我们依然难以舍弃,不论是特价是买了很多但并不好用的家用品,还是没穿过几次、其实并不合适的衣服。

人的损失厌恶本能让我们很难对有效非必要的东西说不,但是这些东西还能用啊,我们会这么想,实际上却是一直放着不去用。

这种状况就是:东西能用,对我无用。

“能用”是以物品为轴心的视角,“无用”则以自我为轴心的视角。

物品原是为了服务我们而被制造出来,不知不觉间我们却为物品所役。东西用起来才能实现本身的价值。

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做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曾经有人问巴菲特如何获得成就?他回答专注做重要的事。先把想做的20件事写出来,选出最重要的五件,然后坚决不做其他15件事。

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没那么重要的事情上时,我们就没有办法去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处理掉身边没用的物件,当作一种决定“不做某些事情”的练习。

先从清理明显无用的物件开始,常说攒钱要“开源节流”,清理要反过来,丢了之外也要克制一直买一直囤才行。

断舍离需要自己主动地舍弃和放手,是一种自发的、主动的思维方式,这不只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思维、一种修行。

透过重新审视每件的杂物与自己的关系,与那些已经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杂物告别。

经过审视后做的决定,会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也能让我们未来决定时更加用心。

如何做信息的断舍离

从涌入日常生活的大量信息中筛选出需要的、合适的、愉快的信息的有效方法就是“关注信息输出进行输入”“没有出口就不输入”。

前面说到我们的囤积行为是由于缺乏安全感,现今在我们所生活的年代和地区,需要任何东西都能很方便的取得,因此真的没有必要累积许多现在用不到的东西在身边。

这里的东西不仅仅指实物,还包括信息。仔细想,靠着刷认知来获取安全感的我们,不也具有这种“不足的不安”吗?

现代社会最需要抵御的正是无孔不入的信息。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有意识地观察审视杂物似的信息。

作者表示从涌入日常生活的大量信息中筛选出需要的、合适的、愉快的信息的有效方法就是“关注信息输出进行输入”“没有出口就不输入”。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写作是知识焦虑的解方》也是采用这个概念,先有一个主题再来收集信息,而不是任由自己的注意力飘荡浪掷。

信息断食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信息过载让我们的大脑变得迟钝焦虑,透过切断信息输入,来使大脑休息,恢复正常运作。

曾经试过将假日列为“手机禁用日”,周末将手机收在盒子里,上面还贴了“禁止使用”的字样。

一开始会出现戒断症状,浑身不对劲,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特别难受。因为心慌、想要转移注意力,开始把住处都打扫一边。

一段时间后,可以静下心来看书、做饭、运动、练习乐器或是和身边的人好好相处聊天。

两天下来,感觉假期变长了,做了很多事,尤其平常感觉没时间做的事在手机禁用期间也有时间做了,特别充实。

现代社会的我们将不断摄取信息视为理所当然的活动,和他人交谈过程中一旦出现没听过的名词或不知道的新闻就心烦意乱。

比起整理杂物本身,断舍离更侧重于代表思维想法的信息的处理。

外在的杂物可以透过可见的方式来处理,思维想法或信息相较之下,整理起来就难的多了。在有意识地收集信息时思考信息与自己的关系,才能发现该信息是否有意义、有价值。

断舍离的本意,即是通过梳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来整理心灵的混沌,从而过上更好的人生。


岁月拾遗

相关文章

  • 断舍离的重点不在扔东西,而在选择《舍》

    扔东西只是断舍离的一个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如何选择对自己重要的物、事、人。 《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出版了新书《舍:...

  • 断舍离,就是扔东西

    不要怀疑,断舍离的前提就是要扔东西。之前介绍的断舍离的奥义不只是扔东西”,而这里的“断舍离,就是扔东西”,有特别的...

  • 一张图,读懂《断舍离》第五期

    《断舍离》悦读五期 断舍离的践行方法 ● 顺序、顺序、顺序! ●根据目的选择场所 ●从扔东西开始 断舍离的正确打开...

  • 《断舍离》 [日]山下英子

    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断舍离,就是扔东西,又不只是扔东西。 断舍离,即“出”之美学。斩“断”物欲、“舍”弃废物...

  • 断舍离

    «断舍离» 人生需要断舍离。最初我也以为所谓的断舍离就是扔扔扔,把家里的东西扔掉,然后就少了,这样显得家里整齐,宽...

  • 断舍离

    «断舍离» 人生需要断舍离。最初我也以为所谓的断舍离就是扔扔扔,把家里的东西扔掉,然后就少了,这样显得家里整齐,宽...

  • 杂物上的断舍离,教你请出家里的“两位大叔“

    无可厚非,断舍离离不开扔东西。如何扔,扔什么,是一个需要强调的重点。《断舍离》一书中为我们提供的巧妙的可行的方法。...

  • [171-凡凡】神奇的心灵整理术

    大家是不是都听过“断舍离”?断舍离就是扔扔扔吗。你也许会想,扔东西还需要人教吗,而且扔了我还得买啊,断舍离被...

  • 21/3/2017 tony 5- 2 从你和物品的关系中观察3

    一、内容概要与重点: 1、断舍离。 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少买 舍就是舍弃多余的废物---多扔 离就是脱离...

  • 断舍离

    分享主题是----断舍离 误区: 听到断舍离这个词,觉得断舍离就是扔扔扔? 要数断舍离的行家,就要说山下英子所写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断舍离的重点不在扔东西,而在选择《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hp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