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三只青蛙碳中和教育专属学习型组织需要建立注意力系统。
首先要明白,注意力系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知道注意力到底是什么。
我最开始的时候是把注意力和记忆力混为一谈,觉得自己面对过量的信息,感到手忙脚乱,是因为记不住,记性不够用,这也是很多学习者一个很大的误区。
我们现在每天面临海量信息和短视频内容,对于一个深度学习者而言,真正稀缺的并不是记忆力,而是注意力。
我把自己的大脑看成独有的一台计算机,记忆力就相当于硬盘,是存储信息的地方,空间很大。
而注意力就像内存,是运行程序,也就是思考的地方,空间很有限。信息过载的本质,不是记忆力不足,而是注意力稀缺。就像我们可以记住很多碳核算公式,却没法同时做很多道碳核算的题。
了解了注意力到底是什么之后,我们就可以说说它是怎么运行的了。大脑里有一套专门负责管理注意力的机制,叫作注意力系统。这是一套非常复杂的机制,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总结出了一套公式,叫做“1+4”,也就是一个核心模型,加上四个运行原则。
先说核心模型,这是我和学员们最喜欢讨论的内容,因为模型涉及到逻辑的推导,越推导越痴迷和对本质问题的理解思考。
注意力模型还存在一个问题,对于初学者理解起来特别困难,我用一个案例来说明。
我特别喜欢下班之后带小女儿去小区公园玩跷跷板。
注意力的结构就像一个跷跷板,这个跷跷板的两端,是两种状态。一种叫专注状态,也就是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只做一件事的状态。
比如写作、考试的时候,看球赛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因为大脑都处在专注状态里。
跷跷板的另一端,叫放松状态,也就是我们放空自己,对外界的信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比如我们每天刷短视频,每天盯着屏幕看上几个小时,明明有很多信息和内容,过一天之后,却一个都没记住。
还有就是每天上班下班,坚持阅读和写作,有的时候陷入无限的遐想,至于到底在想什么,你自己也说不清。
专注状态和放松状态的关系就像跷跷板,此消彼长。控制这个跷跷板的,叫作注意力过滤器,它会从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里筛选两大类。
一是变量,比如我喜欢科比,只要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科比相关的视频内容,这个变量就会激起我的注意力。
另一类是情感感知层,比如你的初恋男友腾 大,当他相关的信息再次出现,你都会不自觉地调动注意力。
这就是注意力系统的基本模型,一个由放松状态和专注状态占据两端的跷跷板。
搞清楚这个基本模型,我们还需要知道注意力系统工作的四大原则,通过这四个原则,你可以进一步弄明白,注意力系统的局限性究竟是什么。
明天继续阐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