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以前看《奇葩说》辩论,经过辩手的发言,感觉对立的两种观点都很有道理,瞬间很挫败,像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我才慢慢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
于是开始寻找关于思考方面的好书,前段时间重读了《时间的朋友》,李笑来是这样定义思考的: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地方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道理有没有道理的过程。
我自己原来没有这样的习惯,所以别人扔给我一个结论的时候,我感觉正确就会去用,感觉不对就不会去用,少数情况下会想想到底对不对。
可是当我开始想以后,碰到问题了,第一个是麻烦,还有自己的逻辑思考力不强,有时候自己推演的时候并不清楚漏洞到底在哪里。但是还是尽量要求自己这么做,同时开始加强了一些逻辑训练。
今天老大推荐了这本《思考的要诀》,我有了一点新的感触。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说法:“思考是突然间灵光乍现”,也有人说“思考是在行动中完成的,是偶然发生的。我会一边工作一边思考新企划。
但作者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思考是有流程的,必须主动进行准备。如果不积极的确保“思考专用时间”,打造安心的“思考专用环境”,依循应有的“思考程序”,就无法产生好的创意。
他提倡“做一个凡事思考的人,而不是无所不知的人”。
想必这句话能让很多人触动,无论是在求学还是工作的过程中几乎不会有人去教导我们“思考的要诀”,这是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去学习的。
当我看到思考的流程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思考突然有了抓手,更有操作性了,也会更加愿意去思考了,我再也不想顶着一个榆木脑袋生活了。
还有一个点让我印象深刻,平常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想出A和B两种方案,甚至只有一个方案。于是经过简单地评估可能就开始了,可这个时候往往漏洞很多,难以执行或者成本很高。
而作者认为提出A和B这两种答案(方案),充其量只是思考的流程。才是思考的开始,在这个阶段会出现思考之墙,你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两种选择,是放弃还是坚持,是思考质量的关键所在。AB答案只是思考之前的助跑,创意的产生,其实是在撞上墙的那一刻才开始的。这一刻才真的进入“思考”。突破思考之墙想出的C方案才是原创的点子,才是专属于自己的发明。
接下来我会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把这种方法应用起来,努力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