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略顾问【原创】-闽商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系统规范化建设服务商。每周我们将记录分享与闽商企业家交流心得和感悟。400-6688-151
今天是2019年09月23号,星期一,厦门,天气晴,每日一篇文第272。
IATF16949标准条款6.1.1中明确提到: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到4.1所描述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b)增强有利影响;c)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d)实现改进。 那么要如何来识别和评价企业中的风险呢,我们将他分为三个方面:大Q、中Q、小Q,对应三个层面:公司级、流程级和产品级。
1、公司级的风险可以借助SWOT或PEST等工具进行分析,从企业的内外部优劣势,从宏观经济、政治、人文、社会变更等各个层面寻找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机遇,在这样一个快速迭代的时代,企业如何抓住战略发展机遇,规避经营风险。在老版标准中提到的经营计划,更多应该是公司级风险评估下的计划措施。
它的输出是SWOT或PEST分析报告。
2、流程级的风险可以通过原有的乌龟图或过程分析表来进行分析,从流程的输入、输入、人员、资源、方法和指标等各个方面进行可能的风险识别,然后通过类似LS风险矩阵评估法确定高风险项目,优先针对高风险的过程寻找更加有力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相关的控制措施,应在流程文件中策划时加以考虑。并定期对残余风险进行再评估。
它的输出是LS风险分析报告或过程风险识别评价报告。
3、产品级的风险一般在制造可行性评估过程中加以识别,新版标准对产品级风险除了技术工程可行性外,还要考虑产能的可行性。针对产品召回、产品审核、使用现场的退货和修理、投诉、报废及返工中吸取的经验教训,还应回到流程级层面分析时加以关注。
它的输出是DFMEA或PFMEA分析报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