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简书上看到青风若凡写的《曹丕:人间寒凉,唯有作诗取暖》一文。作者从四个大的方面写了曹丕。文章视角取材都算不错。然而山人看了,有几点想要提出不同看法。
青风若凡讲曹丕是被刘义庆黑成了一个小人。杜撰了曹丕“以毒枣毒杀弟弟曹彰”,“逼写《七步诗》迫害弟弟曹植”,“抢夺父亲曹操的妻妾”等恶行,造成曹丕在历史上名声不佳。因为刘义庆是刘邦兄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故以八卦之文《世说新语》来黑曹丕,以报曹氏篡汉之仇。山人在此表示此等说辞有失偏驳。刘义庆距曹魏时期不远,其《世说新语》大多记叙贵族世家之言行举止,以表其为人,以反映当时社会习气及哲学风尚。往往是叙录世俗传闻,而非其一口之词。亦都有其当时之事,或作者亲历亲闻或听自别口。本非史书,不可完全作实,亦不可完全否真。曹丕其人其事,当时上层或平民多有所传者,岂一刘义庆可肆意乱说的?
俗话说:“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吾不敢断言曹丕绝无此事,亦不敢言其必有。固不可想当然耳。然,山人犹记早年曾读《三曹集》,多有磨灭不记处。然关于曹彰之死,曹丕似不能脱其嫌疑。曹植有文记曹彰出征前?去向曹丕辞行。曹丕赐酒,并贻之以枣。彰身强体健,然席后辞行突然暴卒。曹丕逼曹植七步吟诗亦非刘义庆一家之言,更非刘义庆先言者。其时曹丕得势,心骄气傲,欲压曹植一头,解其平素之气,非不可能。另曹丕收曹操之妃嫔更是史家之言,似非虚也!
然,无论以上事是否属实。实无损曹丕之文治武功。丕也者,当其时也,得大位者舍外其谁?曹丕文武双全,才不稍下于植,而心气更高,志向洪迈,艰毅卓绝更迈于植。植才高八斗,文气盛而武气弱,懦弱书生气,其文人气质盛,多愁而善感,敏锐而脆弱,固不当为一代雄主!而丕乖狠戾暴,盛气凌人,文可拒谏,武可帅师,其能服人也必众!其为帝,固也宜!然乖戾过盛耳,是其短也!
另,青风若凡谓丕不曾害植之心。此甚幼稚之言也。
山人曰:丕、植争位。植之文彩在丕之上乃世所公认,但丕文有武气,植文有柔气。丕为人也野,植为人也懦。以人格言之,植不当帝王,宜矣!然,当是时也,操爱植才,植依文而骄,丕压抑而惧,必有以也。其终登大位,打压植而弥自卑,必然也。武在其上,文亦不甘于后。必争建安文学集团之旗帜也!丕作《改封曹植为安乡侯诏》云:
植,朕之同母弟。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
——这句话是说给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以及静安文学才子们看的,也可以说是说给天下人看的,主要目的就是给人一种讲情义,还有心胸宽广的样子,才可以配有天下。
骨肉之亲,舍而不诛,其改封植。
——这句话说的很清楚,舍而不诛,其实意思是本来按道理应该诛杀你,但是我选择放掉你。言外之意,首先看在手足之情。另一个表示我宽大之怀。
他一步一步把曹植贬低贬远。还能说他对曹植没有记恨之心吗?他只不过是顾及天下人之悠悠众口,才不杀曹植而已,其实他心里早已杀之而后快。
然而,我并不否认曹丕与曹植早年间情感很好。就像曹冲,慧而早亡,丕时时念之。非假情也。况丕植同母而生,少时应当手足抵励。并且双双文彩出众,应该惺惺相惜也。何其后之争斗非我即尔也?答曰:皆因生于帝王家,争位之政治斗争本来就如此残酷,如同水火之争,势不两立也。每一派之背后党同伐异,错根盘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慎也。不可不谨乎微也。
故,情之一字,面对政治斗争你死我活之势,只可抛诸一边。纵心有不甘,亦无可奈何也!否则,情动于中,实乃最弱智、不成熟之政治觉悟也。其同党亦不敢苟同而心生懈怠,而纷纷张望,更何况谈争胜耶?故,有情而不能讲情!况中滋味,岂可为外人道也?必有诗酒解胸中郁闷而已。
固,丕身健而早亡,实乃胸中郁积,情气不发而致矣!后乃不争,使天下为司马氏所篡。
岂不悲哉?
固云:兄弟阋墙,古今大忌也!
以上山人之拙见,抛砖引玉,冀大方之家指正。
网友评论
“曹石山人”老师真乃大才。从本篇文章,我能感受到是老师有感而发,须臾之间挥洒而成。这种文笔及速度,皆因广读书,腹中有诗书,而厚积薄发。
曹丕在各种历史典籍里的形象似乎不佳,他父亲有个奸雄的称号,而最终称帝代汉完成曹魏霸业的曹丕却始终难逃阴险小人、残害手足的形象。这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人们看到黑曹丕的所谓史料,大多选择相信,人的心理然。即使在当世,也是如此。
鲁迅先生说,不能因为一个人好,就事事全好,不能因为一个人坏,就事事全坏。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
关于《世说新语》可信度到底如何,我答复意见如下,仅供商榷。
一、关于曹丕毒杀曹彰之说:
《世说新语•尤悔》载: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閤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
刘义庆说,曹丕是在下棋时用毒枣毒死了曹彰。
黄初四年(223年),诸王来朝的时间为农历五月,此时枣子还未熟。
用枣子毒杀曹彰是不可能的。而且该篇在写曹彰死后,还有这么一段,『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勿复害我东阿。』
曹植受封为东阿王在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卞太后焉能在魏文帝黄初四年就称曹植为东阿?
稍微求证一下,《世说新语》记载的关于曹丕毒杀曹彰的事还能可信?
二、《世说新语》黑曹丕,有“曹丕纳曹操宫人”说,可信吗?
《世说新语•贤媛篇》云: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曰:“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资治通鉴》的记载:
魏纪一: 世祖文皇帝上黄初元年 (庚子、220)
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薨。是时太子在邺,军中骚动。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在洛阳去世时,曹丕在邺,而招魂仪式肯定是在其人刚死后不久举行的,曹丕根本没有那个时间赶到洛阳悉取曹操宫人。难道曹丕有瞬间挪移的超能力?
由此,《世说新语》到底有没有黑曹丕?
三、《世说新语》不靠谱到什么地步,随便举一例:
《世说新语•言语》载: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曹丕226年去世,钟会却是225年才出生的。钟会可真是小神童啊,一岁时就能和曹丕谈笑风生了。
就凭这一点,刘义庆如果在当世,早就被广大网民喷死了。
四、关于曹丕以七步诗害曹植之说:
《世说新语•文学》载: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虽然南朝《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里有“陈思见称于七步”这样的描述,但史传并没有相关记载,陈王豆诗唯一的出处只有这里,所谓《七步诗》在曹植集中却没有记载,明冯惟纳《古诗纪》也言:“本集不载,疑出附会”。
想让曹植死还不容易么?悖慢使者和哭献帝哪个不能大做文章。结果倒腾个 “七步诗”故事出来,用曹植最擅长的东西来记述他受到迫害,大众可是津津乐道啊。
看看当今的八卦、野传受欢迎程度吧。
以上仅为《世说新语》的可信度到底如何,我的一些答复意见,仅供探讨。
曹石山人老师文中其他观点,足以看出老师博学多才,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