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一个很常见的词或话题。过目不忘的人,如符融,司马光评价他“融好文学,明辩过人,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力敌百夫,善骑射击刺,少有令誉”。这样的人,在历史上有很多呢,聪慧敏捷,记忆超群,实在是让人佩服不已。
从小到大,我们经常被灌输这样的观念,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犹太人的孩子,父母会通过蜂蜜这一手段,让他们铭记住读书的滋味,就是甜蜜爽口的。在他们满13岁接受成人典礼之前,要学完所有的犹太教法典的基础经文和圣著,背诵祈祷文、圣经、摩西律法等,配合着旋律,反复朗诵,直至能够背诵。
小小年纪,背诵的内容多而且繁复,所以他们有较好的功底,记忆力得到很大锻炼,所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犹太人比例很大,还有以色列,沙漠很多,生存环境很恶劣,还是发达国家,就能理解一些了。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记忆好坏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有很多作用。
一个人变得聪明,内容上讲,要么是知识体系的更新,要么是经验教训的积累。而这些是需要记忆这个桥梁来帮忙的。所以说。
还有网上有人说,所有的创意,都是记忆的累积。举个比较接近生活的例子,比如我微信更新了一个个性签名。我有一个解忧糖果店,专门买你的不快乐,再做成快乐的糖果。
解忧糖果店,是站在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的肩膀上;买你的不快乐,是网上看到的说法。一番折腾,就有奇怪的个性签名。。
所以说,记忆好坏对一个人成才有很多作用,是有道理的,不是空话。其实记忆这个词,非常不鲜见,好多老师都强调甚至有些夸张的感觉,就像某品牌的洗衣粉,说有斑点的黑白相间的牛,用了洗衣粉,牛都会变纯白。他们可能这样说,你们看某某某,过目不忘,你们有吗?像扫描仪一样,一遍,都储存到大脑了。那些个超级学者,就是记忆好好的,老师我的记忆也不赖...
上网课,也有记忆大师教记忆力训练的课;还有,吃核桃,少年派有一个场景,就是林妙妙吃坚果,这个角色是备战高考的考生。明显的,补脑,毕竟学习消耗大。
记忆,真的很常见。它有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之分。咿呀学语时,我们学着用我们的方式,去认知这个世界,不会表达到经常追问为什么,模仿别人的神态、动作、说话,可可爱爱,像一只萌萌的玛卡巴卡。到上学了,记忆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少到多的,由简单到复杂的。
背诵,是熟悉得很的,这么多年教育的熏陶下。
是那样的呢,《静夜思》《锄禾》 是我记忆中较早背的古诗。 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发挥了她的 “超能力”,就是布置作业上,狠下功夫来着。每篇文章基本都要背,不是全文背诵,就是精彩段落的背诵。而且背日积月累,背老师的口语交际范文。“背”这个书,开始了篇章。
每天早上的朗读,就很适合人声鼎沸这个词,像海浪一样,浪花阵阵,气势恢宏。人声稚嫩,清脆悦耳,像弦响。尤其是我们班,有一批“领头的浪”,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连读两节课,不用停不用喝水的,属于“积极分子”。有的读得慢,有的读得快,我们是齐读,这时似乎就有很多股流,这一撮人念第二段了,那一撮人还在念第一段,我们好像在玩,这时边笑边吼着,吵到老师一脸“不太耐烦”的样子。
学习本该这样,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数学也是有朗诵的,而且我们数学老师有时教我们用方言朗诵,这时就很有趣。
有时候,突然就会懵懵的,世界里只有生命和苍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