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不爱上课?运用临界知识的解释

作者: 武晓明 | 来源:发表于2017-02-17 11:59 被阅读71次

    成甲在《好好学习》一书中,介绍了解释问题的三个层次:现象解释、技术规律解释和底层规律解释三个层次。学习就是要运用知识,改变自己的思考和行为。

    学生为什么不爱上课?也可能有三个层面的解释:

    现象层面:

    因为老师讲得不好,吸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理论课程非常枯燥,前后联系不上,旧知识忘记了,新知识听不懂。

    上课时注意力受到分散:小物品、刷手机、吃东西,其他有意思的事。

    考试容易通过,上课压力不大。

    技术层面

    课程设置方面:每节课间隔过长,通常一整个学期才学完一门课,过于松散,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掌握。

    老师讲课策略:让多数人能够学会的中等难度授课策略,满足不了优秀学生的需要,对于差生这个难度仍然接受不了。

    学生精力管理方面:身体、情绪、思维和意志四个层次锻炼不足,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例如睡眠和饮食不合理、情绪问题没有得到释放。

    考核标准:通常是以合格标准来考核,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底层规律层面

    学习金字塔原理: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吸收率极低,只有5%-10%。提高了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习的兴趣。

    学习内在动因理论:好的学习装备、学习设施并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要想学习好,学生必须找到学习的动机,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而优则仕、考研成功、挑战某项任务之需要、赢得名誉和自我实现等等。按照激励的双因素理论中,只有满足了激励因素,才能真正产生学习的动力。正是学生没有满足激励因素,所以才不喜欢上课。

    复利理论:如果以前的基础不扎实,在没有极度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在后续学习中差距将越来越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反之亦然。

    从众效应:如果多数人不爱学习,其他人会受到影响,整个群体朝不爱学习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

    “需要完成的工作”理论:

    克里斯坦森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书,提出“需要完成的工作”理论,即作为产品提供者,要了解客户之所以购买这个产品的用途,明确使用产品要完成的任务。成功的产品和服务,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完成某个工作的需要而设计的。

    上课,从来不是学生要完成的工作。

    学生需要通过上课来完成的工作是:首先要获得成功的感觉其次每次都会有朋友相伴与合作。

    事实上,学校和老师做的事,都是帮学生产生失败感。

    自己的思考

    由于在学校期间,学生不喜欢学习这一问题的存在,也推动了全社会各类培训产业的发展,知识IP的崛起,付费学习的流行,学习社群的火热。

    这些知识IP们能更深入的洞察学习的本质、教育的规律,激励的技术,教学环节组织投入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也更贴近学生。

    越是与学生群互动深入、到位的教育,学生越是能获得成功的感觉,体会到群体的相伴,越能帮助学生完成了需要完成的工作,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通过底层规律的解释,大家都来商讨一下能够让学生产生成功感觉的方法和技术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7af20c4d8f0c:分析的很详细,让我看到了没思考的方面,如学生学习要获得成功的体验,组织社群,我觉得可以在这两个方面去开路,找到学生学习的动力,动力解决了,才能去研究怎样学习。动力对于现在的孩子太重要了。

      本文标题:学生为什么不爱上课?运用临界知识的解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pk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