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进入中考带来了什么?
体育早已经进入了中考。以上海为例,体育中考占50分,(可能其他地方是30)分3大类,分别为耐力(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跳绳(考验速度和数量)、灵活性排球或者篮球。
体育进入中考的目的很清楚,就是为了加大学生平时的运动量,增强学生体质。对于这个目标,无论是学生和家长都不会有任何的反对意见,没有什么比孩子身体健康更重要。
如果一个学生,每天打一个小时篮球或者排球,他的运动量够了吗?显然已经足够。但这位同学如果长跑不行,那他一样在体育考试中拿不到高分。
同样,如果一位学生耐力还可以,也天天坚持长跑,他的运动量同样也足够了,但如果这位同学跳绳或者球类技能不过关呢?那他的中考体育成绩一定不会好到哪儿去。
但现在的中考体育要求的是3项(5项)全能,只有学生在每个项目都很优秀,才能在中考体育上拿满分。
显然,体育的应试已经背离了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的初衷。单项体育锻炼可以达到锻炼身体,提高体质的目的,但应付不了中考应试。
只有在考试的每个项目上苦练,才能达到这个目的。现在体育占50分,在体育考试前已经占据了学生相当的时间用于短板训练,如果提升到主课同样的分数,会占据学生多少时间用于苦练?
这种苦练能达到锻炼作用吗?看看现在学校的安排就知道了。考试前一段时间突击训练,几乎是每个学校都在采取的策略,而一旦考试结束呢?不会再有一个学生继续锻炼,一切回到原点。
这样的体育应试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开什么玩笑,不过是给学生增加一个应试科目而已,特别是短期内高强度的训练还对身体有害。
客观地说,只要是应试,提高体育分值,除了给学生增加更大的负担以外,起不到半点让学生主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原因也很简单,文化课的学习不会因为体育纳入中考而降低难度。学生依然要在文化课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体育应试不但起不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反而加重学生负担。
上周家长会结束后,班主任给家长申请了一个运动打卡,督促每天打卡15-30分钟。每天学习任务已经很重,再加上任务式的运动打卡,其目的只有一个,应对中考体育。
![](https://img.haomeiwen.com/i8185650/9749da0b99c153d2.jpg)
希望孩子们运动打卡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也收获良好的运动自律。坚持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莫问前程,只负责践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