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厨师的刀工练到极致可以在吹胀了的气球上切牛肉丝而气球不破,还可以将豆腐切成细丝穿过针眼。这些其实不是传说,我就在电视上的现场节目中亲眼所见。那么关于车工的最高境界呢?我所知道的就是两句话十个字:“一丝车八刀,刀刀见铁屑。”一根粗一些的头发的直径是十丝米,把一根头发的十分之一那么点余量来分成八等分,想想看这是何等精湛的技艺!我虽然没有眼福亲眼目睹这样的绝活,但我想像得出,那车出的铁屑一定比烟囱里飘出的微尘还要细。如果不是生具异禀的天才,寻常人终其一生也练不到那个份上去。
对了,附带说一句,这是用普通车床凭手感车的,而不是使用的数控车床。
二
老板肯定是周扒皮转世投胎而来,不然怎么会连中秋节也不放假让员工回家与家人团聚。
该上夜班了,我气鼓鼓地走进车间,只有小指头轻轻勾了一下押箱的变速杆,使之变成空档(就这么简单)。然后叫来那个新来的,一肚子理论水平的车间副主任:“夹头都不转了,还怎么车工件啊?不信您亲自来按一下开关试试。”他果真试了一下:“嗯,是坏了,晚上也没有机修工,你就下班吧,等明天再修。”我垂头丧气的模样:“唉,真是倒霉,一开始上班床子就坏了,这还要不要人挣钱啊?”旁边的工友们强撑着,就差没笑破肚皮。别以为就只会欺骗外行,在真佛面前就不敢烧假香,高兴起来,机修也照样作弄。有次也是节日不放假,我不想上班却又不敢公然抗旨罢工,于是就将车床的保险丝拆下来,用绝缘的透明胶包住其中一端,使其不能通电,再装回去。然后叫来机修工,量他短时间内也找不出原因,便扔下他一人拿着万能表在那儿骂骂咧咧的鼓捣,自己则换了工作服,逛大街去了。结果他最终也没有看透我的伎俩,只误以为是保险器坏了,将整个保险器换了才了事。
只是这样的把戏如同诸葛亮的空城计,断乎不可多用。
三
据说以前的车工要学两年,车钻铣刨磨样样都要会,绝对的“万金油”、“全卦子。”相比之下,现在的车工可就差远了。
有次我忙不过来,就叫我的一个干了两年多车工的徒弟帮一下忙,让他到闲置的普通车床上去倒一批工件的角。“车工不倒角,等于没学过。”这句话说的就是在车工件时,无论阴角阳角直角锐角,除了图纸上特殊注明外,统统都要倒角,这是常识。倒角时尺寸要求也不严格,完全没有技术含量。我想让他去做是绝对能胜任的,更何况他是我众多徒弟之中技术较好的一个。谁知他站在普通车床前,竟一脸迷茫地望着我:“师傅,怎么对刀啊?这程序已经编好了吗?”那情形,感觉就像一个拿了A照的驾驶员,当他坐在一辆马车上时,竟不知道用鞭子去打马的屁股,却左顾右盼到处去找离合与油门。我才猛地想起他从一开始学的就是数控车床,从来没接触过普车。于是只得耐心地作示范,告诉他要用手转动手柄,这样大拖板和中拖板才会移动,而不是像数控车床那样编好程序,对好刀,输完数据后点一下循环启动键就OK了。看着他笨拙地摇动着手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他第一天进厂当学工时的样子。现在的新晋车工几乎都是如此,会数控却不会普车了,原始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反而陌生。其实这也算不得什么,据说一个外国人看到一个中国会计“噼里叭啦”地用算盘计算,速度竟然比电子计算机还要快时,就忍不住好奇地问了一句类似我徒弟问的话:
“对不起,请问您这木珠子里安装了什么先进的软件?”
真是无语问苍天!
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车工的这个“器”就是车刀。“三分车工七分刀,”车刀的刃磨是车工技艺中的重头戏。一个熟练的车工,不仅要根据工件的材质和余量来确定主轴的转速,车床的走刀量以及工件的吃刀量,不仅要从林林总总的车刀中选定最适合于所车工件的刀具——车刀不合适要么不抗撞击,要么不耐磨,要么不耐高温。最重要的是,一个车工要精于车刀的刃磨。车刀的卷屑槽、刃口、角度具体要怎么磨,这都是非常灵活的,完全取决于所车工件的材质、硬度、余量等。磨车刀可不像磨杀猪刀、越锋利越好,在车削硬度较高的件时,车刀太锋利了反而不耐撞击。
最初学磨刀时,不要说双手就像张飞绣花似的笨拙无比,单就是一把车刀上的十几个角度名称:什么刃倾角、前角、负后角、夹角、基面、右后面……就能把人搞得头晕脑涨的。
现在的车工倒好了,有的压根儿就没学过磨刀。许多厂里都是使用的机夹刀具:车刀用钝了,螺杆一松,直接换一块现成的刀片就了事,省去了磨刀的麻烦。方便则方便矣,但机夹刀使用起来感觉总不如自己亲自刃磨的车刀那样得心应手,排出的铁屑也如同顽皮的孩子,经常都不大听话,这种情况要搁以前,被那些严谨的老师傅们知道了,不笑掉大牙才怪:刀都不会磨,还称作什么车工?
五
车工是高危工种,就是保险公司也不愿其参加安全保险,原因就是很容易出安全事故。撇开那些违规操作、野蛮操作、酒后工作等造成的安全事故不说,在正常情况下,像碰到机床漏电、铁屑钻入衣服内、工件从爪子上飞出伤人、磨刀时手打滑按在砂轮上……这些几乎是每个车工都经历过的“必修课”。
说一次安全事故。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绝对是百分之百的真实:一个车工正在聚精会神地车工件时,旁边一台车床车出的铁屑带着高温,慢慢蜿蜒而来,穿过裤子,将他的足踝透穿而过,他竟然没察觉到,直到在别人的大声惊呼之下,他才发现自己受了重创,当即就给吓晕了。事后问他的感觉,他说当时并不觉得痛,只是有点轻微的麻痒,也没怎么在意。这并不是他当时工作有多么的专心,只不过是痛麻木了而己。我的一位朋友就曾对我讲过,一次他骑摩托车出了车祸,当他从地上爬起来后马上挽起袖子去查看胳膊上的擦伤,因为那儿最疼,竟然完全不知晓自己的脚趾头也弄掉了一个。这也太不可想象了。
车工干得久了,就会目睹许多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不少弟兄曾以血的代价给我们留下过血的教训。所以师傅们在带徒弟时,除了传授技艺之外,也都会把安全教育看得极为重要,宁可慢些,也要安全。因为,钱,赚了是老板的,身体,却是自己的。
六
车工就是一种工作而已,从职业的角度上讲,其实并无贵贱可言。我是一个农民,只有初中文化,因为出来打工要比种庄稼的收入要稍高一些,所以我觉得干车工也是挺好的。但我的一个徒弟就不这样认为,他是一个专科生,学的数控专业,毕业后来厂里工作,他总觉得父母花了那么多钱让自己读书,到头来却做一个破车工,薪水又低微,真的是好没出息。我不忍看到他那低落的样子,就开导他——尽管我自己都觉得自己说的是屁话:“你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行行出状元嘛,鲁班,一个木匠是吧,在他当时比他有钱的人何止千万,但到现在呢,那些有钱人的名字有谁流传了下来?鲁班作为一个木匠却是千古扬名。所以你不要看轻自己的职业,应该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话是这么说,但处于被剥削阶级,为社会主义的资本家打工,到底也不是那么令人扬眉吐气的。不过除此之外,我还能怎样,不成我这个当师傅的还能对徒弟讲:“干车工是没什么出息,挣的钱也不多,不如干脆辞职,今晚去抢银行算了。”
七
光洁度、平行度、锥度、走刀抗力、吃刀抗力、端跳、径跳、公差、同心度、圆弧度、英制螺纹、公制螺纹、断续刀削、砂轮刃磨、油石研磨、工艺图纸、断屑槽、走刀、转速、冷却液、卡尺、百分表、塞规……
后来从普车发展到数控,又增添了一些新的专业术语:相对坐标、绝对坐标、步矩角、位参数、间隙补偿量、分频系数、程序回零、程序延时、刀具偏置、快速倍率、给进倍率、单步增量、轨迹显示、编辑、修改、删除、复位、存盘、快速定位、直线插补、圆弧插补、手脉、手动、X记忆、Z记忆、M码等待时间……
这些车工的术语我们天天用来相互沟通交流,那是家常便饭,但行业外之人听了却如同江湖黑话,不知所云。学徒也最能从中领略到车工枯燥的一面,简直比冷冰冰的工件还要乏味。不过闲来无事,从这些无趣的术语中随便捡取几个来,拼凑成一首车工的小诗,也是蛮好玩的:
夹头飞转
转去车工的年轮一圈又一圈
青葱岁月似射出的矢箭
一去无返
生活的相对坐标
已被快速定位到车间的流水线
步进电机发出的“呜呜”声
分明是在提醒
兄弟们 注意安全 注意安全
五岳倒为轻
精度太高才算难
用坚定的决心宣誓
不把工艺图纸吃透嚼烂
不将困难刃磨得烟消云散
不车削去横亘在前面的技术难关
非好汉
当在车床前驾轻就熟时
自己仿佛成了披挂出征的将军
挥戈扬鞭跃马阵前
气吞万里志靖中原
又如世不二出的侠客
快意恩仇惟凭手中青锋剑
程序错了
可以编辑可以修改可以删
人生却没有可按的复位键
只能把轨迹显示在记忆的屏幕上
然后 存盘
车工是非常非常的平凡
工作中有酸有苦有麻也有甜
多年以后
当赶完最后一批工件
将程序回零 车床断电
与工友们一起步出车间
深情地回首
那抛洒过热血和汗水的地方
我们可以宣称
无悔亦无怨
不留下一丝遗憾
挥一挥衣袖 犹能
一笑嫣然
八
想起一则笑话:一个吹牛大王对别人讲,他们厂里生产了一种香肠机,只要将猪从进口处赶进去,香肠就会从出口一节一节的掉出来。当然这不算太离谱,荒唐的在后面:如果品尝后感觉香肠不可口,可以将香肠从出口处放回去,那么一头活猪便会从进口处吭哧吭哧的又跑回来了。这牛皮可就吹大了,当然也不可能真会有这种离奇的香肠机。不过作为自动车床,的确能够做到毛坯从入口放进去,成品从出口处钻出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相信车工这个行业与其它行业一样,将来一定会涌现出许多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科技神话。有时我不由想像出这样一幅场景:若干年以后,当我戴着老光眼镜正在车间里挥汗如雨,一个灵活的机器人走进来,递给我一杯清茶,然后面无表情地对我说:“您老一边歇着吧,让我来干。”那时,不知我是该为科技的昌明发达而欢欣呢,还是该为自己被剥夺了劳动的权利而伤感?
补记:一时心血来潮,写下了车工生涯中的一些点滴。可叹自己终究不是舞文弄墨的料,虽然能够去把握比头发丝还要细微得多的精度,但却没有本事用承上启下的句子把这些片断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能零零碎碎的摆在这儿了。好在,逻辑的严密性本就不是一个车工所重视的,也就不必太在意了。呵呵,一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