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而满族的发型与汉人迥异,该族男子把前颅头发剃光,后脑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04141/1e72ae3ac7ac5e45.jpeg)
清军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满清朝廷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之一,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一个不剃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晴天霹雳般的“剃发令”,彻底激怒了当时各地的汉人,他们要发不要头,宁为发而死,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之后,遭到满清的血腥镇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最为惨烈的江阴八十一日死于清兵刀下者足有17万多人,无奈只能屈服剃发易服。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04141/295fb2d6224a7dd6.jpeg)
而“剃发令”的罪魁祸首是个姓孙的,叫孙之獬,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做了22年的大明臣子,在清军占据北京后就立即投降了。当然投降满清的那么多,孙之獬会被骂作千古罪人,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剃发易服的,当时朝臣分满汉两班,满人服饰的孙之獬遭到满汉两方的厌弃,于是孙之獬干脆奏请汉人一律剃发易服,大家都一样。于是,有了那道“剃发令”,于是,才会发生“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惨剧,称他为罪人并不为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04141/71bf248224c0cdee.jpeg)
汉人虽然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剃发易服,然而反抗并没有终止,现在总所周知的“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便是其一,《掖县志》卷二《风俗》:“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04141/1202bb2ada72ac63.jpeg)
剪辫运动——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满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同时实施了除旧布新措施。军政府贴出剪辫告示:“自武昌起义推翻清帝,重振汉室,凡我同胞,一律剪去胡辫。”当时南昌城内七处城门口,以及督军衙门(市政府)、府学前、百花洲等十处,皆设有“义务剪辫处”,凡来剪“文明”发式或剃光头者,一律免费。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04141/015a39150221e21e.jpeg)
第一个剪辫子的人具体是谁,已经说不清了,但是第一个号召全国人一起剪辫子作为反抗满清朝廷标志的,也是个姓孙的,他叫孙中山,正是有“国父”之称的孙中山,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