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初清末两个姓孙的,一个叛族剃发易服的千古罪人,一个剪辫反抗的革

清初清末两个姓孙的,一个叛族剃发易服的千古罪人,一个剪辫反抗的革

作者: 东白水 | 来源:发表于2018-04-18 17:03 被阅读65次

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而满族的发型与汉人迥异,该族男子把前颅头发剃光,后脑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

清军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满清朝廷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之一,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一个不剃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晴天霹雳般的“剃发令”,彻底激怒了当时各地的汉人,他们要发不要头,宁为发而死,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之后,遭到满清的血腥镇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最为惨烈的江阴八十一日死于清兵刀下者足有17万多人,无奈只能屈服剃发易服。

而“剃发令”的罪魁祸首是个姓孙的,叫孙之獬,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做了22年的大明臣子,在清军占据北京后就立即投降了。当然投降满清的那么多,孙之獬会被骂作千古罪人,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剃发易服的,当时朝臣分满汉两班,满人服饰的孙之獬遭到满汉两方的厌弃,于是孙之獬干脆奏请汉人一律剃发易服,大家都一样。于是,有了那道“剃发令”,于是,才会发生“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惨剧,称他为罪人并不为过。

汉人虽然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剃发易服,然而反抗并没有终止,现在总所周知的“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便是其一,《掖县志》卷二《风俗》:“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剪辫运动——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满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同时实施了除旧布新措施。军政府贴出剪辫告示:“自武昌起义推翻清帝,重振汉室,凡我同胞,一律剪去胡辫。”当时南昌城内七处城门口,以及督军衙门(市政府)、府学前、百花洲等十处,皆设有“义务剪辫处”,凡来剪“文明”发式或剃光头者,一律免费。

第一个剪辫子的人具体是谁,已经说不清了,但是第一个号召全国人一起剪辫子作为反抗满清朝廷标志的,也是个姓孙的,他叫孙中山,正是有“国父”之称的孙中山,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相关文章

  • 清初清末两个姓孙的,一个叛族剃发易服的千古罪人,一个剪辫反抗的革

    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发,...

  • ​三个小官吏,打死三个满清王爷!怎么做到的?

    清初之际,讨好主子的孙之獬上书多尔衮,建言剃发易服。当时大局基本已定,多尔衮为了巩固满清的统治,削弱汉民族的反抗意...

  • 服饰|剪辫易服

    1895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上疏奏折中这样写道:“……以数千年一统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

  • 剃发易服

    剃发易服与圈地、投充、逃人、禁关、屠城并称清初六大弊政。从根本上看,这些弊政其实是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之间矛盾外化的...

  • 汉服世界——襦裙(一)

    襦裙是汉族服饰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从有实物考证的战国时期开始,终于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是...

  • 汉服的分类

    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经历了几千载岁月,却在清初的剃发易服中失去了踪迹。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汉服渐渐为常人所知...

  • 由剃发易服想开去

    剃发易服:1644年,清兵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巩固满洲人对全国的统治,颁布“剃发令”,规定:“全...

  • 最后一个王朝之剃发易服

    公元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

  • 一些冷知识

    1 “剃发易服”早在金的时候女真人就干过,当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反抗,不同的是那时候终是挺过去了 2 蒙古最早是个部...

  • 洪秀全论

    慨自顺治入关,中原既失,江左亦亡,自蒙古南下,中国又一巨劫大变也!剃发改服,有衣冠倒履之痛;夷风乱夏,背束辫易旗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初清末两个姓孙的,一个叛族剃发易服的千古罪人,一个剪辫反抗的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xb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