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18
亲爱的老小孩: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
一切太难按照预期,按照预想的发展了,真的太难了。所以大家才困惑,迷惘,试图思索却又无果。
今天早上公开课,《文具的家》一文已经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了,我也很想努力引导他们朝着那个方向走。设计的思路是这样:导入用两则谜语(谜底是铅笔和橡皮擦),扣着文题的“文具”。创设情景这两位小伙伴被它们的小主人弄丢了,抓住小孩子热心的特点让他们帮忙把两位小伙伴找到家。
第一课时重生字教学,7个一类字:由难到易,田字格师范书写:
“找”“让”“次”“包”…,“找”字让学生表演找东西的场景,多半是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区别“次”的第四笔和“包”的第二笔,“办”字描述想办法的时候,用力想啊想,想到汗水流下来,所以先写中间的“力”,两边的点就像流下的汗水。一类字教学之后,紧接着是二类字的识读。在字词学完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地读文章……
可是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真的太难了,甚至更多的时候是与设想的背道而驰。不想是牵着孩子们的鼻子走,却深刻觉得始终是拖着他们往前赶,还不能完整呈现。而所以迷惘就是有人让你不要引申过度,过于自由发挥,让你紧跟模式,按照套路来;有人却又让你不要过于拘泥于模板,要有创新有突破。所以在两者之间,你总是迷茫和困惑,根本找不到自我。
当然遇事不要慌,并且最理智的永远是从自身出发, 因为能改变的只有自身,所以要找到并改正自己的问题。比如感情过于平淡,比如表现力不够,比如与孩子们的默契也还远远不够……这些都是问题,也都能够改变和克服。只是公开课始终是带有“表演”的性质,评论的人总是掺杂着主观。就算名师大咖的课堂依旧有开小差的孩子,理论上的全员参与和实际的课堂之间始终有距离。能够达到就连打开书本的动作、声音整齐一致,每个学生都认真投入的是少数。
因此我希望你在改进的同时,也要有自我。感到迷茫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可以追求安稳,但是别、害怕折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