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是一家咖啡厅,那么为什么要增加插座?肯德基是一家速食快餐店,为什么要在里面放上儿童滑梯?笔记本上为什么要配一个摄像头?高压锅上为什么不整合一个音乐播放器?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们也经常会管理这一系列的需求。考虑到用户对于产品的预预期程度,以及该需求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我们通常将用户对于产品的有效需求分类为基本型需求,预期型需求,兴奋型需求。
主线需求是产品的基本需求,是产品在市场上生存的命脉,当然要做好,而且要做精。星巴克的咖啡,我们可以理解其基本型需求是咖啡味道纯正,口感良好;预期型需求比如环境优雅,服务周到,卫生条件好等等;而兴奋型需求则是星巴克给用户带来的一般咖啡厅不具备的服务,例如刚才提到的店内的额外插座。
而我们看到的咖啡厅,也有味道出众的,也有环境不错的,也有的咖啡厅整合了喝咖啡以外的例如添加西餐甚至中餐等兴奋型需求。但只有星巴克风靡全球。
有很多商业文章分析道,星巴克的营业额之所以远超一干咖啡厅,是因为星巴克的定位是提供一个供人们以喝咖啡为形式的休息、工作、社交的场所。而肯德基则是一家人以吃炸鸡为主要形式的休闲、放松的场所。
既然这种定位如此高明,那为什么看不到国内的咖啡商跟进效仿呢?而星巴克又是想出这种打中广大客户需求的天才式的定位呢?
通常对于一款新产品来说,先有找准基本型需求,然后才不断整合新的需求,当把这些个需求有序地融合到一起成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之后,这个产品新的定位便产生了。
翻开星巴克的历史,早年是卖咖啡豆的,霍华德舒尔茨创新了咖啡厅的形式,将星巴克革新成了卖液态咖啡的,而且因为咖啡味道好喝而驰名美国,最终在不断地优化演进,变成了一家定位颇有逼格的卖咖啡文化的一家连锁店。肯德基的历史更加简陋,哈兰山德士上校在退伍之后,在路边开过炸鸡店,失败后又去饮食店挨个推销自己的炸鸡方法,经历1009次失败之后,才有最后的驰名中外的肯德基快餐连锁店,产品更加丰富,还多出了儿童滑梯等设备。
可见像这样的旗舰性的产品综合体,并不是一开始产品缔造者就有这样的定位的。而是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整合新的需求,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需求复杂的星巴克,以及相应的产品定位。
问题来了,对于一个产品,什么时候可以整合新需求,特别是兴奋型需求呢?我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先要做精基本型需求。微信可以让用户准确地传递和接收信息,美图秀秀可以让用户简单操作就可以处理出漂亮的图片,百度地图可以让用户方便的查询地点以及路径。这些产品基本功能的完善,才有了让用户产生信赖的基础,才有了延伸预期型需求的可能。
二、以用户需求场景为向导。一个用户,从进入星巴克到离开期间会产生非常多的需求场景。除了主线的点单->等候->买单->喝咖啡->离开之外,用户可能有些大事小事要办,这时候他需要洗手间;用户他需要无线上网,这时候他需要Wifi;如果他喝咖啡是为了提神处理一些工作上的问题,那么他需要笔记本电源插座。以们从众多的用户场景中提炼出共性场景,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子需求需要有效服务于主需求。百度贴吧能辅助百度搜索,让用户在搜索时除了获取到蜘蛛抓取到的内容以外,还可以获取贴吧的UGC内容作为补充。手机淘宝旺旺功能能辅助淘宝App,买家可以在不打开另外单独开启应用时即可与卖家交谈。微信红包能让用户除了文字和语音信息之外,多了一种信息和情感传递方式。
四、合理分配资源。一边喝咖啡一边看电影的需求存在,可是星巴克没有整合电影院;查看天气预报规划出行的需求存在,但是百度地图没有整合天气预报功能。打车到目的地之后订一个酒店的需求存在,但是滴滴出行没有整合酒店预定需求。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把主线需求的资源满足,支线需求则需要视资源情况而定。
五、整合式体验比分离式体验更出色。一边听音乐一边做饭的需求存在,但是把音乐播放器与电饭煲分开要比整合到一起具备更多的用户场景。把通信终端、Mp3、照相机整合而成的智能手机,由于一个产品满足了用户多个场景的需求,就是一种成功的整合范例。小米手机整合了米聊,播放器,安全软件,浏览器,但是在小米上安装微信、网易音乐、360安全软件、UC浏览器的依然是多数小米手机用户的选择,因为这些分离的产品,在单一场景下具备更好的体验。
六、足够分发的资源。铁血论坛在聚集了大量之后,上线军品商城;京东在自营产品获得大量买家之后,引入第三方卖家;微信也在发现类目整合了扫码支付、京东商城、手机游戏。当然整合了新的功能,不一定完全是流量分发,也存在一定的功能相互促进的作用。例如有人认为军品商城商品质量不错专门上军品网站顺便逛论坛。有些人比如学生不太关心社交,用微信作为玩游戏的入口,收发消息和朋友圈也主要是为了分享游戏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