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婚姻育儿教育
20年后,我们的孩子会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

20年后,我们的孩子会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

作者: 一根筋的列那狐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18:26 被阅读272次
20年后,我们的孩子会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

20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能想象吗?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年前的生活,想想这其中的变化,应该能让我们有点概念。

20年前的中国,也就是1998年,那时候即使在大城市里也很难看到手机,电脑也不普及,只为一些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和少数个人拥有。私家车还不普遍,出行没有动车和高铁。已经开始有网吧,但网络使用率还比较低,更不要说网络购物等相关网上活动。

20年后的今天,全中国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电脑几乎家家都有,互联网更是几乎延伸了最偏远的地方。私家车在城市里已基本普及,农村也有很多人有自己的车,动车和高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电动汽车发展方兴未艾;网络购物风行,连交友、转账、订餐、订票、交水电费,等等日常活动全都可以足不出户网上完成。社交媒体崛起,朋友之间通过社交媒体互动已经成为常态;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方兴未艾;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在刷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可以说,这20年里,科技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世界里,而且,科技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

美国著名作家、发明家和未来学家库兹韦尔提出的“库兹韦尔定律”(又称加速循环定律)指出,当前技术的力量正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向外扩充。人类正处于加速变化的浪尖上,这超过了我们历史的任何时刻。他说,更多的、更加超乎我们想象的极端事物将会出现。

基于现状不难预测,未来20年人类生活变化会非常大,其影响之深远绝对会超越过去的20年。

因此,想要准确预测未来20年的生活是非常困难的。但基于当前技术的发展,大致预测一下还是可以的,现在就让我们脑洞大开,来展望一下未来吧。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可能获得重大突破。就像现在家家有台电脑(或者几台电脑)一样,未来可能家家有个机器人,像管家一样为人类服务。早上它会提醒你起床,为你拉开窗帘、挤好牙膏、做好早餐;白天帮你照看孩子(甚至辅导孩子学习)、买菜烧饭、洗衣服、收拾房间;晚上提醒你做运动,为你按摩、收拾床铺,提醒你不要熬夜,等等。总之,一切你可以设定他去做的事,他都可以帮你完成。至于菜烧得是否可口(尤其是中餐),尚不知道,毕竟做菜算是一门艺术,但他可以帮你分担很多家务,这几乎是确定无疑的。如果这样一款机器人问世,无疑会很受家庭主妇欢迎。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如果人工智能真的能达到这样的水平,那么很有可能,机器人也能做很多其他的工作。人类很多只需要简单技巧的工作,可能就要被机器人替代了,大量的人将面临失业和再就业,比如银行柜员、超市收银员、保姆、技工,流水线工人,司机,等等。问题是,如此大规模的人需要再就业,社会能安置他们吗?有那么多的就业岗位吗?如果不能妥善安置他们,社会会因此而动荡吗?这些真的是我们,尤其是执政者,不得不未雨绸缪预先考虑好的问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真的是把双刃剑,在有利于人类的同时,如果掌握不好,可能置人类于危险的境地。

其次, 交通技术可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如果真的能够大范围地建立真空交通管道,那么高速的真空管列车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把人类运往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地球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当然,这是理想状态,20年后,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还不太可能消失,物理距离上的地球村要想真的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还需要人类各种文化间的融合,而事实上文化的融合的速度比科技进步的步伐慢多了。这也是我们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文化工程师”的原因。如果科技突飞猛进,人类的思想却进步缓慢,矛盾冲突依然如前,这恐怕非人类之福——科技会被用于相互敌视和对抗,杀伤力极大。

再次,人与机器合二为一。纳米机器人可以进入人体,纳米芯片可以植入人脑,人脑的创造力、自省力和电脑的超强计算力和信息储存力结合,那么人可以成为超级强大的“生物+机器”复合体。但这一技术必然进一步导致人类的分化,因为新技术在初始阶段,一般只能为少数人掌握或使用,能够率先使用这项技术的人,或可以早人一步成为“类超人”,对没有机会使用这项技术的人从各方面超强碾压,弱者恒弱,强者恒强。两极分化只会越来越严重。

第四,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癌症难关预计可被攻克。库兹韦尔预测,2029年将看到人类永生的可能。对此观点,笔者持保留态度,难道再过11年,人类就可以永生了?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应该是确定无疑的。至于永生,还是不要出现的好。没有死亡,就像太阳永远不会落下一样,人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循环会被打破,伦理纲常会全部乱套,生育率届时很可能会被控制,年轻人数量将会大大降低,社会活力将大大被削弱。总之,社会会变得不是那么有趣了。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一种生物如果不会死了,那么活着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这种生物的末日似乎也就为时不远了。

第五,区块链技术可能获得大发展,金融业将剧变。区块链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下一个颠覆性的技术,为什么?归根到底,是因为它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区块链为什么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呢?价值的最核心来自于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合适的匹配。传统的信息互联网曲线是信息的复制,但价值其实是不能复制的,不能说我拷贝100块钱给你。但在区块链互联网里面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信任天然建立,价值可以传递”。

这种分布式记账的方式如果能够大规模应用,人类的生活模式将完全被颠覆。“去(弱)中心化“”将不再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也正因为“去(弱)中心化”,资源得以自由地流通,社区和个人的生活将更加充满活力,社会上将涌现更多的机会。

但另一方面,虚拟货币的广泛应用(当然,能不能广泛被应用还要考虑各国政府对虚拟货币的限制问题)可能对传统金融业造成较大冲击,传统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数量会减少,某些国家的金融霸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

第六,5G、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大发展。人类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上网,任何东西都可以联网,甚至连人的感觉都可以通过网络传输。“追踪”成为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你吃的每一种食物,你用的每一个物件,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追踪到它们的源头——它来自哪里?成长过程如何?原材料是什么?等等。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更加透明的世界,你需要的信息就在你的指端,轻轻触一下屏幕(或者虚拟屏幕),一切都会呈现于眼前。但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更强大带来的一个潜在问题是,人们更加沉迷于虚拟世界——这里有个人需要的一切,比现实世界美好n多倍,届时很可能宅男宅女会更多,人类的体质将像很多科幻片里预言的一样面临退化。

总之,未来20年,人类社会的变化将超出你我的想象。

那么,我们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呢?下面就粗浅地谈谈我的看法:

一、培养开放的心态。以前读大学的时候,有位老师提到“open-minded”这个词并说高度欣赏这样的人时,我心中疑惑,难道人不应该都是open-minded的吗?有何值得高度欣赏的?近20年过去,见识了很多人,才开始深刻理解我那位老师。世人真正心态开明开放的其实不多,大多数人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偏见,其中又以墨守成规为最常见。有时也不是有意为之,只是生物的本能决定了人喜欢熟悉的环境,很多时候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久而久之,就成了井底之蛙,而且还不自知。但这样的人有的连生活习惯都数十年不变,谈何接受新思想、新做派、新主张。这样的人生活在21世纪之前的社会是没有问题的,毕竟那时候社会变化慢,什么事情都是慢慢来的,可进入21世纪我们的生活开始加速度前进,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好事,但社会的发展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然社会在狂奔,我们没有办法,唯有努力跟随它的步伐。而在这其中,对新生事物关心、了解、拥抱的心态至关重要。未来,食古不化,等同于自杀。

父母如何才能培养孩子开放的心态?首先,自己要做一个开明的人,有好奇心的人,渴望了解和接触新生事物,努力学习新技巧,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为孩子做好榜样。其次,多带孩子“见世面”,科技馆、未见馆、科技展等等活动要多参加,让孩子感受科技的魅力。再次,通过旅游、阅读等活动,使孩子接触不同的人群和文化,让孩子的心态更加包容和开放。地球的大小是恒定的,但每个人世界的大小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一辈子走不出出生地,阅读量又小,他的世界真的很有限;有的人一辈子走南闯北,广泛阅读,他的世界比前者不知道大了多少倍,心胸自然更宽广,心态自然更开放。

二、培养坚强的体魄。人类将来可能面临体质退化的问题,同时面临来自机器人的竞争。血肉之躯的我们本来就不是很强壮,面对机器的理性和刚硬,如果体质再退化,那真是置自己于危险的境地了。所以,从小养成健身的良好习惯就特别重要了。

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首先,还是那句话,“自己不正难正人”,首先自己要做一个把强身健体放在重要地位的人。如果你自己是个有空就懒洋洋窝在家里上网的人,你怎么可能养出一个热爱户外活动和运动的孩子?所以第一步,要走出去,去接触大自然,去做运动。自己动起来,带动全家一起运动。其次,送孩子参加体育项目,各种体育活动能试试的都可以去试试,经过一个尝试的阶段后,最后孩子选出自己喜欢的并长期练习下去。再次,有机会有能力的话,多带孩子看看体育比赛,尤其是爸爸们,如果一个爸爸对体育完全不感兴趣,从这一点上来说,就很难是个称职的爸爸。原因很简单,一只羸弱的羚羊是带不出一只小狮子的。所以,不爱运动的爸爸,必须自己先“科研”一下,发掘一两项体育爱好,并让这个爱好嵌入到生活里,扎扎实实地带动孩子的运动热情。

三、培养探索的热情。千万不要为了分数和所谓的前途,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未来世界,乐学好学,才是真正的财富。因为世界变化太快,书本上的东西在变成铅字的同时可能已经过时,照本宣科,不能灵活机动,不会独立思考和探索,在未来是危险的。因为,在未来“铁饭碗”是没有的,所有的行业都可能剧变,不能紧跟时代潮流的,就会被时代无情地淘汰。学习能力,比起死知识来,才是真正重要的掌握命运的钥匙。

也许有人会说,那么升学的压力呢?那么就业的前景呢?这些当然也重要,能够兼顾最好,实在兼顾不了的时候,只能专注于根本。这根本就是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和对未知探索的热情。

写到这里,我当真有点怀疑我们现在的学校制度能不能“妥善”保护孩子们的求知欲。如果学校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呢?

拷问自己,发现传统教育体制下出来的“我”们,这一点本身就很弱。从小被“填鸭式”教育,凡事乐于接受标准答案,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实在不太敢令人恭维。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指导孩子呢?我觉得比较现实的一个做法是放下大人的架子,跟孩子一起探索,碰到孩子好奇的提问,不知道就老实回答不知道,然后跟孩子一起去查资料,做实验(如有必要),写简单备忘录,等等。要让孩子感觉到,知识的宝库就在那里,有好多好玩的东西值得去挖掘,有好多神奇的秘密值得去发现。

当然,孩子们在未来生活,需要的素质还有很多,篇幅所限,这里就不一一探讨了。能做到上述三点,已经很不容易,基本功也就有了。

最后,再啰嗦一句,一个高家长,胜过十个好老师,这不是虚言。我们当父母的要多多努力哦,共勉。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年后,我们的孩子会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bs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