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章读书笔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章读书笔记

作者: 一栀橘 | 来源:发表于2022-02-01 08:53 被阅读0次

这是一本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深厚理论基础的书。

从品德,道德入手,可能是很多看中“个人魅力”的实际主义者不屑一顾吧,不过我觉得超有道理的!且看作者娓娓道来:

(以下以摘抄为主)

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反面案例:打棒球的儿子

总结:

我跟桑德拉谈到这些想法,并借此分析我们的困境,终于认识到我们对儿子往往言不由衷。自省后我们承认,内心深处的确觉得儿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常人”。所以不论我们多么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其效果都是有限的,因为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住其背后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护。”

此时我们才开始觉悟: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寻找方法:

*1品德与个人魅力孰重

【…我终于了解,过去我与桑德拉潜意识里都受到这种速成观念的影响,才会对儿子采取上述做法。在我们心目中,这个孩子有失颜面,我们重视成为模范父母,维持良好形象,更甚于对孩子的关切,这种心态也影响到了对孩子的看法。的确,在看待与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偏重许多其他因素,反而忽略了孩子的幸福与快乐。

一方面,因为好面子,我们给予孩子的不是无条件的关爱,造成了他自我评价的低落。所以我们决定从自身下功夫,不再讲究技巧,而是着重调整内心的真正动机和对孩子的看法。我们不再设法改变他,转而从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和了解他的特质、个性与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也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动机,培育了内在的安全感,不再用孩子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价值。

一旦摆脱了过去对孩子的看法,培育了基于价值观的动机,我们顿时感到一种新气象——不必再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必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在他身上,这样反而能够平心静气地欣赏他的优点。我们相信他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也就不急于保护他免受外界的嘲笑。】

结论:品德大于个人魅力

*2光有技巧还不够(在1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品德的重要性)

我并非暗示个人魅力论所强调的因素不具效用,比如个人成长、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积极思维和影响力方面的教育等,有时确实是成功的要素,但只居于次要,而非主要地位。

只有心存善念,才能赋予人际关系技巧以生命。

人类行为和人际关系也是基于收获法则的自然系统。在暂时性的人际交往中,你或许精于世故,按“规矩”办事,暂时蒙混过关;你也可以凭借个人魅力八面玲珑,假扮他人知音,利用技巧赚取好感。但在长久的人际关系中,单凭这些次要优势是难有作为的。倘若没有根深蒂固的诚信和基本的品德力量,那么生活的挑战迟早会让你真正的动机暴露无遗,一时的成功就会被人际关系的破裂所替代。如美国诗人爱默生(Emerson)所说:“大声喧哗反而难以入耳。”

我们的本质比言行更具说服力。

威廉姆·乔治·乔登(William George Jordan)曾说:人性可善可恶,冥冥中影响着我们的一生,而且总是如实反映出真正的自我,那是伪装不来的。

*3思维方式的力量

先前提到的品德成功论与个人魅力论就是两种典型的社会思维方式。“Paradigm (思维方式)”这个词来自希腊文,最初是一个科学名词,现在多用来指某种理论、模型、认知、假说或参考框架。但广义上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这种“看”和视觉无关,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它是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与现实相符。它是一份地图,而非地域本身,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

地图不代表地域,只是对地域的某些方面进行说明。思维方式就是这样,它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理论、诠释或者模型。

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很多地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另一类是依据思维方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都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的态度与行为源自这种假定,对事物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

别人的观点虽然有差异,但也是清楚而客观的。“立场决定观点。”

每个人经验不同,诠释也不同,而一旦离开了诠释,事实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我们越是认识到思维方式以及经验在我们身上的影响力,就越是能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负责,懂得审视它,在现实中检验它,并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

4思维转换的力量

不论思维转换的结果是否积极,过程是否渐进,都会让我们的世界观发生改变,而且改变的力度惊人。不论思维方式是否正确,都会决定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并最终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

我曾经体验过一次小小的思维转换。那是个周日的早晨,在纽约的地铁内……P137…我怒气全消,不需要再克制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因为他的痛苦已经让我感同身受,同情与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原来您的太太刚刚过世?我感到很抱歉!您愿意和我谈谈吗?或者我能为您做些什么?”一切都变了。

许多人在生死关头也会大彻大悟,重新审视生命中的优先次序,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人们突然接受一个新角色的时候,比如丈夫、妻子、父母、主管或领导。

如果我们只想让生活发生相对较小的变化,那么专注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即可,但是实质性的生活变化还是要靠思维的转换。

美国哲学家梭罗(Thoreau)曾经说过:“一棵邪恶的大树,砍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行为和态度就是枝叶,思维方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5身体力行

思维方式和性格息息相关。从人类这个角度而言,你的观念会从为人中体现出来。我们对待事物的方式和性格紧密相关。如果不把性格和视角上的改变结合起来,是难有成效的。

【最近正好在学习PDP性格分析,充分感受到这一点,即一个人的性格和他对待事物的视角和动态是息息相关的。】

思维方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这构成了我们观察世界的窗口。而思维转换的力量也正是定式改变必需的力量,无论这种转变是立即发生的,还是经过计划缓慢进行的。

6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实践是个别的、具体的,而原则是深刻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原则适用于任何个人、婚姻、家庭以及公私机构。如果我们把原则内化为习惯,就能够用不同的实践方法应对任何局面。

原则不是价值观。一群盗匪可以有相同的价值观,但却违背了良善的原则。如果说原则是地域,那么价值观就是地图。唯有尊重正确原则,才能认清真相。

7成长和改变的原则

如果学生不肯发问,不肯暴露自己的无知,不肯让老师知道他的真正水平,那么绝对学不到东西,也就不能有长进。而且伪装实非长久之计,总有被拆穿的一天。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梭罗曾说:“如果我们时时忙着展现自己的知识,将何从忆起成长所需的无知?”

与配偶、子女、朋友或同事相处一定要学会聆听,这需要情感力量的支撑。聆听需要耐心、坦诚和理解对方的愿望,属于品德的高级范畴。相比之下,以低投入的情感给出“高高在上”的建议要容易得多。

如果你力量的来源——体型、力气、职位、权威、学历、地位、身份、外表或是过去的成就——发生变化甚至不复存在,那该怎么办呢?

【总结一句话:品德大于个人魅力。】

在关系和气氛紧张的时候,教导会被视为一种评判与否定;关系融洽的时候,在私下里对孩子循循善诱效果会加倍。

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拥有,才会真正懂得分享。许多人在家庭或婚姻中只知机械式地付出,或者拒绝付出和分享,可能正是由于他们从未体验过拥有,而且缺乏自我认同和自尊。所以教育孩子应该要有充分的耐心让他们体会拥有的感觉,同时用足够的智慧告诉他们付出的价值,另外还要以身作则。

8症结在于治标不治本

9新的思想水平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说:“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平往往无法解决。”

我们需要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即基于原则的思维方式,它能正确引导我们实现高效能,改善人际关系,解决深层问题。

这种新的思想水平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要阐述的内容,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由内而外”的意思是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一些,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方式、品德操守和心理动机。如果你想拥有美满的婚姻,那么就做一个能产生助力而非阻力的人,不要一味强求对方。如果你希望青春期的子女更听话,更讨人欢喜,那么先做个言行一致、充满爱心且懂得体谅的父母。如果你希望在工作上享有更多自由与自主,那么先做个更负责尽职的员工。如果你希望获得信任,那么先做个值得信任的人。如果你希望才华不被埋没,那么先修养自己的基本品德。

由内而外的观点认为个人领域的成功必须先于公众领域的成功;只有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承诺。把个人魅力置于品德之上,妄图在自我完善之前完善人际关系都将徒劳无功。

由外而内的思维方式还会让人顾影自怜,固步自封,并将此归咎于别人和环境的缺陷。

由内而外的思维转换对很多人来说都堪称激烈,主要是由于个人魅力论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的思维方式,其影响已经十分深入。

英国诗人艾略特(T.S.Eliot):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如初见般的了解。

10付诸行动

我们的思维方式,无论正确与否,是我们的态度与行为的根本,归根到底,是我们的人际关系的根本。

——史蒂芬·柯维

我们看到的世界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我们在条件限制之下所看到的世界。

我们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推测能力的局限,意识到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己过去经验的影响,我们就越能直面自己的思维方式,用现实来检验它们、测试它们,必要时改变它们,而且心胸开阔,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一)检验你的思维方式

(二)转换你的思维方式

你是否发现过一条你以前不知道的新路径?走不同路径的新鲜感如何?

现在想一下你与他人打交道的方式。与他们打交道是否有好几种方式?你还有可能会尝试哪些新的方式?

(三)影响你生活的五个原则

请列出影响你的日常生活的五个原则。它们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你?它们是以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方式影响你的生活?

1.关于一些可有可无的沟通,偏向被动,不够积极,不够果断,思考不够成熟,轻率,相对消极

2.关于拖延,总是等待时机,拖到最后,相对消极

3.关于坚持自我的喜好和生活方式,可以抗压,坚持,相对积极

4.关于诚信,一般可以做到不轻诺诺必果,相对积极。

5.关于生活习惯,没有原则,过于自由了,不够自律!不好,需要改进。

以上第一章。

本书的内容非要具有现实意义,第一章读完就受益匪浅。只是这四个字“思维转换”清楚这个概念就足以让我很好的实践起来了。

下一篇,第二章见!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章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jk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