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了解人格 分析自我(《隐秘的人格》之一)

了解人格 分析自我(《隐秘的人格》之一)

作者: 一颗小米粒 | 来源:发表于2023-03-29 05:47 被阅读0次

5天读完曾奇峰的《隐秘的人格:人格怎样决定命运》,约用6小时。

读这本书,是因为自己经常浏览作者的微信公众号,正好微信读书推荐到他的书,看书名还有点兴趣。读的过程中才知道这是一本关于精神分析的书籍,是作者讲精神分析的初级课程的总结升华。记录一下觉得有益的知识点:

1.精神分析是什么?三句话说清楚:一是它是研究一个人在早年与父母的关系中怎样形成他的人格,以及这种人格对它成年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的学问,即“移情”;二是在两个人的关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这个人教会的,即“反移情”。第三句话是,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学会很多自我保护的机制,这就是所谓的“防御机制”。它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

2.精神分析可以用来做什么?一是了解他人帮助他人;二是了解怎么养育孩子,是一门育儿学;三是了解如何鉴赏人格。

3.客体关系理论的核心是:人活着是为了寻找跟他人的连接。哪怕有坏的关系都比没有关系好,人必须在关系中才能呈现自己。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抑郁症病人缺乏跟他人的连接。所以,要消除什么,忽略就可以。

4.抑郁是自恋的典型表现。其特点:一是从防御机制角度讲,具体指向外的攻击力找不到出口,所以转向自身;二是抑郁源于过于强大的超我。所以,最高级别的自恋是自杀,也叫恶性自恋,太瞧得起自己,以至于给自己持续性的惩罚比一般情况下重得多。

5.情绪三剑客:抑郁、恐惧、焦虑。分别对应过去、现在、将来。

抑郁,是一种糟糕的感觉,加上“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的认知;恐惧,是一种糟糕的感觉,加上“糟糕的事情正在发生”的认知;焦虑,也是一种糟糕的感觉,加上“糟糕的事情即将发生”的认知。

6.情感,是一种感觉加一种认知的综合体,两者捆绑在一起才是情感,只有二者同时出现时,才是一种健康的或者整合的状态。有两种极端情况:一是有感觉没认知,比如“我有一股无名火”,感觉难受,没认知相伴,认知被压到潜意识里;另一种是有认知无感觉,这是高度合理化或者情感隔离的状态,非常理性。

7.强迫症是内驱力的压抑,强迫行为是一种情感隔离。如果一个人有强迫症,那么他内心对自己的某一部分是不接纳的。

8.焦虑症有两种,一种是原始的焦虑,害怕自身破碎,比如有疑病症的人,总担心自己的边界被突破,总担心自己得了艾滋病、狂犬病、癌症等,其问题多半处于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症的水平,治疗非常麻烦;一种是成熟的焦虑,害怕丧失客体与客体之爱,比如考试焦虑症,高考之前如果焦虑,潜台词是:如果考不好,爸爸妈妈就不会爱我了。如果是这类成熟的焦虑,表明他的人格发展到了神经症水平,是个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神经症性的焦虑。严重程度不高,治不好也没事,轻一些的还有积极意义。

9.完全没有焦虑的人是已经自我实现的人,往往会丧失创造和生活的动力,这是自我实现比较危险的地方。因此,一个人真的没必要太健康,太健康可能会丧失活力。

10.躯体不适是内心不适的信号,不是肉体在痛,是心在痛。有统计证明,在综合医院看门诊的人,70%应该同时看心理医生。

11.接纳糟糕情绪是人格成长的标志,哀伤的能力等于成长的能力。我们需要处理的是不恰当的情绪:过度反应和对情绪的情绪。

12.所谓“个性“,就是总是犯同样的错误,直到别人不再认为那是错误的一种境界。

13.差异一般是来制造和谐的,而不是制造冲突的。比如男女之间的差异。

14.教育孩子,父母意见最好一致,包括祖父母之间也要保持统一。每个人的一辈子都是一种被催眠的过程,中立地对待孩子的所有表现,不给孩子贴任何好的和坏的标签。给孩子抱持性环境,也就是给孩子“穿大鞋”,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不被评论,不管什么评论,太多都不好,都是一种限定和禁锢。

16.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小家庭应该守住边界,尽可能让孩子生活在父母与孩子组成的三角形中,最好不要把范围扩大到祖辈,少受外部因素干涉;在孩子教育上,不要过度关注,少控制、多留白。心理健康的一个绝对标准,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

17.背叛过去就是成长。精神分析的目标就是让一个人超越过去对自己的限定,过上不被限定的生活。即:活在现在,享受当下。所以,它是研究命运又反对命运。

18.移情是人类唯一的情感,是过去在现在的重现,是过去的重复、时间上的错误,是转移关系,自己现在照搬以前的关系模式。反移情,应该叫逆移情比较合适,是被别人诱导出来的反应,是别人产生的移情。

19.让你不舒服的人,可能是你学习的榜样。

20.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带着自己的毛病和这些毛病附加的羞耻感活着。

21.在精神分析的框架里,世界上只有三种人:有神经症的人;有人格障碍的人;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的人,比如精神分裂症。在精神分析师眼中,正常人就是神经症。

今天先摘录这些吧,以后再继续。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

“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持有的态度是: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

相关文章

  • 本我、自我、超我

    在精神病理学分析的基础上,弗洛伊徳将人的人格分成了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在弗洛伊德看来,是人格中隐秘的...

  • 自我人格分析

    上完了蔡康永的情商课人格部分,我想对于自己的性格也做一次总结,做一次复盘。 从他所讲的几大类型来说,首先我是偏内向...

  • 【自我人格分析】

    背景:大四,体测1000后发生的几个生活小细节,由此有感而写。 隔壁宿舍是二班的,一开始他们跑的贼快,我跟在他们后...

  • 觉察就是人的自我意识

    人的自我寻求,发现自我,了解自我,成为人格健康的人。

  • 012讲:人格特质|你有却不自知的优势

    012讲:人格特质—你有却不自知的优势 1.什么是“人格特质”(1)人格特质分析,是职业选择分析的主要方面之一。宁...

  • 研究方向

    职业规划_职业迷茫,不了解自我 需掌握:访谈技巧,人格分析,如九型,disc,mbti等

  • 简要评价罗杰斯的人格理论观

    ( 1 )人格的本质及结构:自我 在罗杰斯看来,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唯一的途径就是去研...

  • 什么是罗杰斯的人格理论观

    ( 1 )人格的本质及结构:自我 在罗杰斯看来,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唯一的途径就是去研...

  • 【一本好书】心理学类

    3、曾奇峰《隐秘的人格》||精神分析是人格鉴赏的学问 为什么要读心理学? 世界上只有一本书,就是你自己(顾城) 一...

  • 你是谁(WhoAreYou)79弗洛伊德与里比多

    弗洛伊德关于精神分析的研究里面,跟人格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所谓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有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解人格 分析自我(《隐秘的人格》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jx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