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拉着小苗同学一起学习,他今天给我发了条信息,是这样写的:今天学习的是安全感,所谓做人追求安全感,是不轻易相信别人,与人交往有防备心理;便养成了做事追求安全感,是善于给自己留后路、时刻想着避免吃亏,其实在生活中,我就是这样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做人做事思前想后,生怕给人留下坏印象,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跟谁都挺好、又跟很少的人能交心这样的特性,但我发现这样性格是不能带动一个团队的。我不知道这样的性格是好是坏,有想过改变,但不知道如何改变,也不知道应不应该做改变,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师父不忙的时候能帮忙解答一下么?
看完他的信息,我的头脑中映射出的就是“老好人”这个词!
那什么是“老好人”呢?我查了一下。
对于老好人,在中国主要存在有两类看法,我简单说说,很可能是不对的第一种看法是儒家的秉持这种信仰的人对老好人极为反感,认为老好人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使社会道德标准变得模糊,对这种人儒家信徒斥之为“乡愿”认为他们是德之贼,是予以严厉批判的第二种看法是道家的道家政治学说讲究实用,注重阴谋,这种学说不但不批判,相反提倡“老好人”。但是这中间有一个策略:要让周围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你是老好人,让”老好人“成为你的标签,如果你做到了这个地步,则”老好人“反而是让你获得巨大利益乃至逢凶化吉的免死金牌。所以呢儒家道家傻傻分不清楚,但是想做什么样的人,这一点你想清楚了吗?
综合现代人的想法老好人是什么人呢?他们性格温和,谦卑,笑脸迎人,脾气可好呢从不生气,也不拒绝,还很会说话,会讨人开心……他们在争取成为道家认为的那种全民认可的老好人。他们通常会想用尊重别人的方式换回别人的尊重,甚至因为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而刻意的去讨好别人,为了避免冲突,忍而不发,降低自己的底线甚至可以忘记底线,脸上还堆着笑……他们已经成为了儒家唾弃的老好人。
以上说的这些老好人的标签,不妨在看一遍,在想一想,这些都是弱者法则呀!性格好,脾气温顺,好说话换一种说法,他们没原则,失底线,不敢强硬。他们不认为自身可以用才华获得尊重,所以用讨好的方式,或者“平等”的用尊重换尊重的方式和别人相处。
慢慢的他们发现身边人好像都和自己挺好的,可是想找人交心时却找不到对象!这是为什么呢??
先卖个关子,我们先看伟大的网友归纳出的8条中国人常见委屈,对照自检,看看你中枪了几条?
都不容易你喜欢就好,随便吧别管我了忍一忍就过去了别伤和气那好吧可以,没问题,再晚我也会做完习惯就好
翻译成今天心理学的话就是“一个人应该以别人的需求为中心,即便本心上做不到以别人为中心,也要假装能做到”。总而言之,就是要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委屈自己,悦纳别人,如此行为上才能贴合一个主流并正常的人际行为标准。
现在你有答案了吗?从一开始你和别人相处时就不是真心呀!那你又凭什么要求别人真心对你呢?你这么一个“老好人”怎么会有烦恼呢?别闹了!谁会找你的麻烦呀?和别人谈论别人?这事你不能干,你怕被那人知道呀!别人和你谈论人?别闹了,他也怕你墙头草的说出去!你有发现你并没有被身边人重视吗?因为我对你好不好你对我都好,所以我并不用对你好!
老好人带团队会怎么样呢?他对别人好,别人也一定对他很好,所以他们的团队一定很厉害吧!错,大错特错!!!
老好人带团队对谁都不好!他不会反驳上司,因为害怕影响仕途。他不会得罪主管,因为害怕被穿小鞋。他不会处罚下属,因为害怕失去支持。他总是明哲保身、不讲原则、不愿担当、缺乏正气,他怎么可能带好团队?让老好人来带团队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
一个人不能做自己,处处取悦别人,以别人为中心,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之一。 讨好的行为越多,自我被杀死的也就越多,可以说每一次讨好,都是对自己自我的践踏和凌辱,以至于最后即便获得了全世界的“爱戴”又怎么样? 你真实的自我已经成为一个死人。
抛掉好人卡吧!努力让自己跳出“老好人”的圈,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强大会让你收获更多也更真诚的认可与尊重!这是一个尊重强者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