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云南勐海的油纸伞 断续的思念

云南勐海的油纸伞 断续的思念

作者: 山谷市集 | 来源:发表于2019-01-01 14:38 被阅读8次

你是否也在这寂寥的雨巷里撑着一把油纸伞,你是否也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又或者在某一个雨天里,你撑起油纸伞漫步街头,聆听雨滴落在伞上嘀嗒嘀嗒的敲击声,伴着小雨哗啦哗啦的声音。这一首来自雨天和油纸伞的曲将带你领略到云南小镇独特的美。

这里有一把来自云南勐海的油纸伞,它身上藏着历史的影子。今日恰巧相逢,它愿意为你撑开伞身,讲述它的想念。

它的制作者是一位八十多岁的傣族老人—坎温。

坎温老人三十五岁开始学习做伞,有四十多年的做伞技艺了。每日老人在墙角做伞,他总是说“做伞就是休息。”

一直以来,老人做伞就是凭感觉,凭感觉做伞头、做伞柄、伞扇。多年来的经验使他对做伞的细节铭记于心。每当做完一道工序后,老人便会短暂地休息一下,抽几口旱烟,静坐一会,然后再开始制伞的下一个步骤。

在《寻找手艺》这个纪录片中,老人抱着材料工具走路的瘦弱身影不禁让我有些吃惊,实在想象不到这位老人以八十岁的高龄做出了那烟雨朦胧中的油纸伞。

伞头是骨架的支撑点,老人凭感觉将伞头锯开不多不少三十个,这凭得就是多年来做伞的经验。接着是做伞的骨架,老人忙活至黄昏。静靠在墙上,手里拿着一根烟。

在坎温老人做伞的过程中,最令人感到心疼的是,老人固定伞骨架时的一次次失手,第一次他发出来一声惊讶的“咦”。大概是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失手。再来一次,线还是崩开了,老人发出“哎呀”的一声叹息,这声叹息里存着他的懊恼。接下来的尝试里,每一次线崩开的时候他怔愣的眼神、无助的神情都令人心疼。在每一次尝试里我都希望那绳子再坚韧一点,这一次次固定伞的过程中老人成功与否扯着我的心。

在第八次之后,终于成功了。我也缓缓的松了一口气。

老人用棉线固定伞的骨架,次次断线,断了8次,这样不加修饰和掩盖的无助眼神更牵动了我的心。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坎温老人身上的一块纹身,纹在膝盖上最不起眼的地方。现代大多数人喜欢纹在显眼的地方,纹身似乎就是为了给别人看似的,傣族传统纹身似乎更像是纹给自己看的

油纸伞的纸是当地所造的纸,熬上一锅野果子的胶水涂在油纸伞的伞面上,晾干后似乎也浸润了云南独特的气息。

撑开油纸伞,一股古老的味道拂面而来,不知道油纸伞是否也沾染上云南勐海的独特气味。

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傣族油纸伞,一直以来是傣族人引以为豪传统手工艺品。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逐渐走向没落和衰颓。几年前这里传统手工制伞被大众媒体发现时村里只剩下了四位老人在做,当寻找手艺的纪录片拍摄时,三位老人已经去世,只剩下了坎温老人一位。而今天,这位坎温老人也离世许久了。岁月的流逝无情地带走了传统的技艺,带走了先人的智慧

坎温老人做伞的传统技艺无人传承,在他人生的暮年,隐藏于世的匠心曾令许多人落泪。而今令人心酸的是他带着他做伞的技艺离世,傣族油纸伞走到了末路。

云南勐海的油纸伞在时光的剪影里似乎只成为了过去,在岁月的齿轮中似乎也变为老物件。它在老去,我们也在老去,可我不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技艺也随之老去,落得个无人知晓的结局。

伞是中国发明的,直到今天,我们现代伞的结构和形状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现代伞的诞生就是吸取传统伞的精华所进行的再次加固。

当今时代,“匠心”大热,“情怀”也随之涌来。但什么是真正的匠心与情怀呢?或许我们并没有几个人能用几句话来讲述明白匠心的含义。

但我想,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曾出现过无数匠人,他们有人受人追捧,有人鲜为人知。但他们身上都存在着共同的品质—追求极致与卓越,坚守道德和技艺。正是匠人们日复一日锤炼和锻造,才有了精彩绝伦的艺术品,才有了技艺的传承,才有了为人赞叹的“匠心”。注重细节,丝毫不敢马虎。精益求精,不改初衷

这里有一把来自云南勐海的油纸伞,它身上藏着历史的影子。今日恰巧相逢,它愿意为你撑开伞身,讲述它的想念。关于那个寂寞的雨巷,关于那个丁香的姑娘,关于油纸伞的制作人已逝的坎温老人。思念无声,静默如此

百年的时光划过伞匠的指尖,万物在变,唯有情怀依旧。

文|凡卿

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云南勐海的油纸伞 断续的思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un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