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叹父德行喻-11

作者: 大补丸 | 来源:发表于2020-01-29 22:12 被阅读0次

(九)叹父德行喻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复过汝父。诸人问言。有何德行请道其事。愚人答曰。我父小来断绝淫欲初无染污。众人语言若断淫欲云何生汝。深为时人之所怪笑。犹如世间无智之流。欲赞人德不识其实。反致毁呰如彼愚者。意好叹父言成过失此亦如是。


白话文:
从前有一个人,在许多人面前,赞美他父亲的德行,说他父亲的心很仁慈,不曾损害别人,也从未掠夺过别人的财物,待人很是公正直爽,不说谎话,而且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还肯帮助人家。当时在场的还有一个呆子,就想自己也应该赞美父亲一番,就说∶『我父亲的德行,还胜过你的父亲呢。』大家就问他,那是一些什麽德行?呆子回答说∶『我父亲的从小以来就断绝淫欲,不干这种事的。』大家听了都哄笑起来,说道∶『你的父亲如果这样,那麽他怎样会生出你来呢?』
这个故事比喻∶赞美别人的好处,须要符合实际;捏造的谎言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招到人家的轻鄙,所以佛教五戒中制止妄语。


大补丸的读书笔记:
额。
有些人喜欢自夸(喝了大酒之后尤甚)。

自夸或是吹嘘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记得有本书里说,很多人的幸福感来源于比身边人强。

比别人强让人快乐。比别人弱让人痛苦。

然而比较得来的快乐却总不是持久的。按照佛学的观点,乐一定生悲。我们之前在《心经》讲座里讲过人的四苦和八苦。你就知道为什么人总是痛苦的。

另一个佛学概念是“分别心”。有分别心,就产生好和坏的概念,继而产生无尽的烦恼。

事实上,一方面快乐总是短暂,这种来源于外界的快乐更是容易崩塌。

另一方面,想要获得真正的解脱(快乐),必定是源于自身对于外界的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当你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就不会因为在酒店吃饭打包剩饭而感到尴尬;当你拿到名校的博士学位,就不会因为自己不知道某个历史故事而感到尴尬;当你获得了般若智慧,就不会因为凡世间的一切事物不顺遂而感到痛苦。

相关文章

  • 《百喻经》叹父德行喻-11

    (九)叹父德行喻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念言...

  • 趣说百喻经:叹父德行喻

    过去有一个人,在众人之间谈论自己父亲的德行高尚:“我父亲为人仁慈,不伤害他人,不偷盗,不说谎,而且还行布施,是一个...

  • 九《叹父德行喻》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做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言:“...

  • 《百喻经》D4:叹父德行喻、三重楼喻、姿罗杀子喻

    叹父德行喻: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仁慈,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

  • 共读百喻经第四天----叹父德行喻、三重楼喻、婆罗门杀子喻

    叹父德行喻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仁慈,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

  • 2022共读《百喻经》4日

    叹父德行喻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仁慈,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

  • 《百喻经》第一周第四天

    叹父德行喻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仁慈,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

  • 共读《百喻经 》第四天

    《叹父德行喻》:读完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愚人,故事中的那种人正好比世间那些没有智慧的人,本想称赞人的德行,因为...

  • 《百喻经》第4天

    叹父德行喻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

  • 笨天蝎读百喻经 第四天

    叹父德行喻 犹如世间无智之流,欲赞人德,不识其实,反至毁子呰。如彼愚者,意好叹父,言成过失,此亦如是。 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喻经》叹父德行喻-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yb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