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表明笔者目前心理状态良好,请勿挂念。
抑郁情绪不同于抑郁症,它不是一种病症,而是人在遇到某些悲苦情景时表现出正常的情绪低落的状态。尽管不像抑郁症那么严重,但如果抑郁情绪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将会逐渐恶化为一种常态,即在并不悲苦的情景中同样会情绪低落,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事情可以从近期网络热议的某高校研究生实验室留遗书自杀事件开始。14日早晨,笔者刚到实验室,方听闻此事,阅读了该同学的遗言,笔者难过至极,遂回宿舍在床上躺了一天。而此时,笔者已无暇顾及不足20天的deadline,亦不想理睬即时通讯软件传来的各种琐事。与众网友难过于“一切安好,反更绝望”不尽相同,笔者对该生的研究窘境是有所共情的。尽管一切在慢慢变好,但笔者也曾经历过实验过程中的重重坎坷,深深地理解着该生的痛苦与绝望,读此遗言,并未感到诙谐幽默,而是满屏的无奈与绝望。
笔者此时也正在经历着又一次压力的高潮,加之对未来的矛盾与迷茫,一时间深陷焦虑抑郁情绪之中难以解脱。生存还是毁灭?当然这种正常的情绪状态还不至于走向毁灭,那就只能救赎。
郭少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没有人能分享你的痛苦,也很少有人能真正与你共情,成年人的情绪崩溃只能自己消化。事实似乎的确如此,与人宣泄在如今的境况中已然不是最好方式,因为每个人都不易且繁忙,每个人都需要正面情绪的积极引导,而不需要消极情绪的双重叠加。抑郁情绪中的我们,只能选择自救。
那该如何自救?
第一,首先要认识到这是正常的,不要陷入到怀疑自己的漩涡中。要明白,任何人处在自己的境遇下,都会有同样的境遇和感受。那些劝你该怎么怎么想开,该怎么怎么做的人,不是他们能力和心智更强,而是他们并未真正的处于你的境遇中,倘若与你境况相同,他们同样会焦虑会低落。实际上,理工大自杀的同学正是由于把所有的问题都视为自身的问题,自我怀疑和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导致悲剧的发生。在心理上,这叫错误的归因。因此,认识到情绪的正常性,并能正确的归因,是自救的第一步。
第二,学会给自己“找借口”,我称之为合理化。人们常说的“习惯了”,其实就是一种合理化行为。当眼界更开阔,考虑问题更全面时,可能会作出一些有悖于对自我道德的规范或超出对自我能力的认知的行为,当对这些行为没有正确的认知或合理的解释时,就会出现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往往只是因为跟自己过不去,因此当我们对遇到的问题有了一个合理化的解释时,仿佛参透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本质特征,便能心安理得的接受事实了。
第三,降低对事情的预判,凡事先做好最坏的打算。失落感往往来自于结果和预期的落差,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例如笔者在近一年以来,曾多次冲刺deadline,每次都充满期待,然而一次次的错过失败失落,不断消磨着耐力,使得下一次更加焦虑。而如果在最开始预期不高,甚至考虑到了最坏的结果,那在后续中哪怕一点点的进步都会使自己高兴不已。同样以笔者自身为例,在申报某奖学金时未抱有任何期待,甚至坚信自己只是一个分母而已,结果拿到后觉得自己是如此幸运。
第四,最重要的是要接受自己的平庸。要降低对事情结果的预期,同样也要降低对自己的评价。能踏入研究生门槛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过高光时刻,甚至一路优秀的人心中的自己仿佛天之娇子,未来必将成就一番大事。亦或是接受了更高的教育,就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找一个理想工作。对自己过高的期待,就会有更大的压力,直到被现实当头棒喝。因此,要接受自己的平庸,允许自己达不到要求,退一步,真的是海阔天空!
处在抑郁情绪中,需要能够自救,经历过类似的抑郁情绪,更能理解抑郁情绪中人的需求,从而能够救赎他人。成年人每天都会崩溃八百次,但当别人问的时候,你只会说没事。抑郁的情绪需要有个出口,唱歌,旅行,游戏或者睡觉。无二三可与人言,唯此处是笔者的出口!
生活仍在继续,愿你我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