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273448/74917b4014d64898.jpeg)
一
重庆坠江公交车事件的真相出来了:女乘客因为坐过站,与司机争吵并动手,致使公交车偏离车道冲出护栏坠江。
对于这件事情,福尔摩斯网友们曾经猜测过好几个事故版本。
最开始的版本是,对面红色轿车女司机违章行驶导致。这一猜想在没有任何证据证实的情况下,作为同为受害人的女司机就遭到了键盘侠们的口诛笔伐。同时,“女司机”这个称号又被扣上了驾驶技术差等带有歧视的帽子。
后来,通过行驶在公交车后面的汽车行车录像还原了部分真相后,网友又一边倒地斥责曾经指责过女司机的人,随之进行了第二个猜想,就是公交车司机有意为之。
小编想说,头脑是个好东西,可以给你制造一万个猜想。切记别忘了眼睛的重要性,否则那一万个猜想只能停留在假设层面,不会成为判断的依据。
脱离了思考,大脑只是维持你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器官之一而已。
今天正好在某个微信群里看见了这样一则消息:
![](https://img.haomeiwen.com/i9273448/872523de5c890b46.png)
我们以为但凡有点判断能力的人看到这种“转发五个群”“不转不是中国人”甚至更过分的煽动性的语句时都会略过无视之。
实际上很多人对这些莫须有的煽动话语深信不疑,以自认为正义的理由转发“呼吁”广大的群友们清醒。
这群人不光愤慨“中国人人性的扭曲和麻木”,更羡慕国外的岁月静好与民主。在他们的浅薄认知中,眼前的美好多为粉饰太平,自己未曾走出过省,却似乎看见了大洋彼岸的桃花源。
其实辟谣很简单,不需要动用海量知识深思熟虑,动动手指百度一下就行了。
二
从曝光的汽车黑匣子视频来看,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女乘客盯着公交车司机不停地指责,说到激动处直接上手打一巴掌。司机也边开车边与之争辩,用拳头回打女乘客胳膊,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一个左转直接以原速撞坏护栏冲进江水里。
视频里可以听到在两人争执出手时其他乘客讨论的声音,但没有一个人出面制止。
![](https://img.haomeiwen.com/i9273448/58433f72bf0a1174.jpg)
冲动是魔鬼,黑化了自己,葬送了他人。
一个人错过了一站,可以到下一站下车往回走几百米,或者花两块钱换个车再坐回去。
而一车人错过了半生甚至一生,花再多钱再长的时间也挽回不了返程的机会。
制止一名失控的中年妇女应该不难,一句相劝、一次阻挠,该出手时就出手,哪怕安抚不了情绪先拉住她,到了下一站也就相安无事。
事实是没有一个人劝架,看热闹的永远不嫌事大,在背后指指点点,做评论是非的“口水侠”,却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三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同桌不小心推到了水杯,一大杯水泼在桌上、课本上、作业上。同学们的第一反应是看着一片狼藉尖叫。
后来年纪再大点,遇见这种事,我们不再本能地尖叫,而是克制住这种慌张的情绪,立刻拿纸巾处理现场,控制损失。
我们习惯了尊重本能的情绪,不少口号叫我们不要压抑天性,做自己,做个直接的人,有话就说出来,没有吵一架或者打一架解决不了的问题。
是吗?
尊重情绪不是脱离道德,违背规矩;率真也不是指没有分寸。任由情绪发展很简单,控制情绪理性思考却很难。
很多人误解了“强势”这个词,认为想要在社会上避免吃亏,就不能太老实,任何时候都要表现出强势的态度。
搭公交的时候不排队,推推挤挤,生怕抢不到座位;开车时为了赶超几分钟的时间,频繁换道插车;散步时邻居家的泰迪狗吓到了小孩,追着狗揣,两家人争吵不休。
还记得那个摔车的年轻男子吗?因为老人劝了一句,就飞揣一脚造成老人多处骨折。
所谓的“强势”不过是“蛮不讲理”“蛮横”的粉饰词而已。
著名主持人鲁豫说过:
“礼节、分寸、边界这些东西并不是在压抑人性,它恰恰是在守护人性。”
每个人有伤心、失落、生气、愤怒的权利,但没有将坏情绪牵连他人的权利。
写到这,不禁自省,我们谴责别人时很容易,说得振振有词,自己是否有过情绪失控的瞬间?是否因为自己不恰当的言行无意中伤害过其他人?哪一刻我们成为了自己讨厌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