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冲动的人,就得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很多人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至于很多时候会把这些情绪强加给孩子。
我们的人生不像是一场电影,有暂停,快进和快退。社会中缺少这样的“停止键”。那如何用我们的情绪引导孩子的情绪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8148484/176c418574ed5d19.jpeg)
说到情绪,控制我们大脑情绪的是一种叫“杏仁核”的皮质下中枢,早在很多年前科学家克鲁尔和布西就发现了它,它是存在我们脑内时间最早,反映最快、帮手最多且能让人停留在舒适圈。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在我们大脑存在的时间较短,而且反应慢,但是它能给我们带来理性的判断。为什么每次我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一定是“杏仁核”胜出。因为人类喜欢待在舒适区。
既然杏仁核影响我们的情绪,那都表现在哪些地方?
每个人都有抓耳挠腮的时候,这个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大骂、顶撞,甚至会摔手机。做出一些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的事情。即使这么做又能怎么样呢?这些事情做完以后,是否
可以缓解自己的情绪呢,答案是:只能做到瞬间缓解自己的情绪,对整件事情没有任何推进作用。事情发生了,最终都得想办法解决。
![](https://img.haomeiwen.com/i8148484/83480be78183b70d.jpeg)
我们需要怎么去对付这个“杏仁核”宝宝呢?有4个小tips
1设定边界
就拿一个小例子说明吧,两个暴脾气的人怎么设定自己的边界呢?他们约定:吵架不能隔夜,如果隔夜早起的那一个人就得给另外一个人挤牙膏。如果不挤牙膏就离婚。这就是这两人在婚姻中的边界。
2杏仁核绑架
听到绑架这个词,我们的脑海中就浮现出电影里的片段,一个被绑架的人坐在椅子上,全身都是被抽打的血迹,眼睛被蒙起来,手脚都被捆起来了。然而这些都是电影里的片段。
越来越多的理论知识证明,杏仁核在大脑停留的时间不会太长。
咦?很多人就要问了,存在的时间不长,为什么每次都是大脑皮层都会输给杏仁核这个坏宝宝呢?
也就是说,HOLD住冲动的关键,就是HOLD住大脑里“杏仁核宝宝”发挥的作用。当我们在生气的时候不要先试图反击,而是先用较短的时间选择先描述自己的情绪,做到能写的决不用说的,不给“杏仁核”太快的反映时间,这样我们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3给杏仁核宝宝以负担,有助于吸收更有价值的东西
给杏仁核宝宝以负担可以理解为:给它“做”选择题。
就像孩子因为买玩具哭闹的时候,我们绝不是说:不能买玩具,或者你这样哭会很难看,再哭我就不理你了这样的话。我们反而应该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用你的情绪去引导她的情绪。蹲下来直视她的眼睛,去理解她对于这个玩具的喜爱,同时可以说:家里的玩具已经很多了,我们一起回家玩玩具好吗?这样,孩子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4客体化
让自己的灵魂出窍,把自己看作一个客体,客观评价整件事情。
百度创始人柳传志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要有本事,应该跳出画框看画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们往往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以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永远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也就导致了,事情总是会朝着坏的那边发展。
还是那句话,对于星际而言,地球而渺小;对于地球而言,人类很渺小。在浩瀚的星际,我们就是一粒微尘。
孩子快乐很简单,成人简单很快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8148484/ff6d3f915d6646d0.jpeg)
说到孩子学习,人类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小孩子在接触任何事情时都是在学习,偶然间触碰的开关,让她学习了;一次拍皮球经历,让她学习了,大人眼中的孩子不爱学习,那一定是孩子现在还没有对学习上瘾。
有人会说,让孩子上瘾太难了!怎么难?想想去年有一个什么东西让我们上瘾?游戏。对吗?还记得王者农药、吃鸡游戏吗?毁了多少人。为什么游戏能战胜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对它上瘾?
是因为游戏能给我们以迅捷的反馈。
打开游戏,立马把自己带到角色中去的,一定是游戏中所设置的音效,然后就是各种关卡、道具、奖励机制。
很多人试着戒掉游戏,有一个方法很管用--下次再玩儿游戏的时候,试图关掉游戏的音效。
有句话说得好:爱学习的孩子不一定是奖励出来了,但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一定是惩罚出来的。
我们应该多借鉴游戏精神,在各个环节设置奖励机制,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满足自己。
让孩子爱上学习最重要的还是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以示范,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也要不断保持在线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8148484/97dcd0c765d0ccdb.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