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情节梳理,我理解其实就是读这本书的思维导图。
老师示范图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05119/f70331a341597205.jpg)
《伊豆的舞女》的故事核:20岁的“我”为排遣内心不可言喻的忧郁和苦闷,只身来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艺人一行,认识了薰,一个击鼓的小舞娘,始于美丽,产生了朦胧的思慕之情。以此为主线从一件件小事,一直到最后“我”和薰子离别,与这个世界和解。
尝试用三幕式结构分析《伊豆的舞女》
第一幕,开端
主角: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孤儿“我”。
背景:《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以(1918年)伊豆之旅为素材而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身世不幸又是即将迈入大学的天之骄子,为了从这种压抑的情绪中逃脱,作者踏上了伊豆的旅程。这同时也是第一个情节设定的诱因。
故事情节1:“我”因一个希望赶路,越过天成岭在北口茶舍和巡回艺人相遇。舞女让出坐垫,与我相对而坐,看上去约莫十七岁光景。
(这里有一个对年龄的设定,是后面心理情感转折的伏笔)
故事情节2:茶馆老太邀请我去她的房间,中风的大爷,叫我“少爷”,叫舞女“那种人”,煽起我的邪念。临走时给了老太婆五角银币,老太婆感动送我到隧道口。
第二幕,发展,设定各种冲突。
冲突1:随同舞女等一行从修善寺经汤岛、汤野一直辗转到了伊豆本岛南端的下田港,随着旅途的不断接触,看上去十七八岁恭顺温良的“熏子”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羞涩、天真、清纯、童心未泯。
故事情节1:舞女端茶上来,在我面前跪坐下来,脸红了,手不停地颤抖,茶碗险些从茶碟上掉下来。看见她那副羞涩柔美的表情,我惊呆了。“哟,讨厌,这孩子有恋情呢。瞧……”这番意外的话,被山上老太婆煽起的遐思,戛然中断。
冲突2:暴雨声中,艺人们依然被召到饭馆演出,“我”期待那边结束,她们会回到这边,黑魆魆的夜,鼓声是我的慰籍。寂静令我不能忍受。
故事情节2:“啊,舞女还在宴席上坐着敲鼓呢。”不一会,紊乱的脚步让我心烦意乱,那舞女今晚会不会被人玷污呢?我心阵阵作痛,寻思:即使赤脚赶到,也无济于事。
冲突3:浴场里小梧桐般的裸体舞女与清晨睡醒后羞涩的舞女,听故事时天真单纯的舞女。
故事情节3:她赤条条的一丝不挂,伸展双臂,宛如一珠小梧桐。她还是个孩子呢,她发现我们,满心喜悦,就这么赤裸裸的跑到日光底下。
故事情节4:我一开始朗读,她就立即把脸凑过来,几乎碰到我的肩膀,表情十分认真,眼睛里闪出光彩,全神贯注地凝望着我的额头,一眨也不眨。
第三篇,结局。
预高潮:到下田,舞女央求阿妈让她去看电影,结果阿妈不同意,最终我一个人去看了电影,返回旅馆,久久远眺街市夜景,眼泪滚落下来。
高潮: 我的头脑恍如变成了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来,后来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舒畅了。“我”感到一切都融为一体了,开始自然地接受别人的好意,也自然地去帮助弱小。
结局:原本孤僻、内向,拒绝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我”,心灵得到了彻底的净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