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假期延长了9天,这是本人过的最长的一个春节了!”

由于新型肺炎的影响,国家发布春节假期延长通知,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2日,各省企业不得早于2月3日复工;在疫情影响下,为了保证有接触行为的人员安全度过潜伏期,各省也相继对复工时间做出了调整。
截止目前,已有31省市自治区启动一级响应,全国上下一致应对新型肺炎疫情,共有24个省市、地区延长复工时间。
上海市、重庆市、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云南省、山东省、福建省、安徽省、江西省、贵州省、黑龙江、河北省、河南省、辽宁省、内蒙古、广西自治区:、陕西西安市、山西省、吉林省、湖南省均为2月10日复工;湖北省2 月 14 日 复工;新疆石河子地区2 月 15 日复工;温州市2月17日复工;天津市延迟开工,时间另行通知
以下三个省市可灵活用工:北京市2 月 10 日 前灵活用工;四川省各企业自行灵活安排;海南省建议企业灵活用工。
由此可见全国多数企业均延长复工时间,一场疫情令许多企业慌了手脚,对于现金流岌岌可危的中小企业,及时减少在疫情中损耗的生产力变得极为重要,大部分企业则选择了灵活用工模式,采取远程线上办公方式来控制成本,减少损耗。
但是对于趁着年底换工作大潮,年前就离职的那群人,以及应届求职的毕业生却造成了处在家待业的尴尬情况。目前也只能等待疫情尽快好转,春暖花开,经济回转再出门求职了。
此次疫情对企业和员工带来的最主要影响是办公环境的隔离,当雇主与员工之间未捆绑在同一物理空间内时,很有可能会造成组织环境的脱离。如果这种脱离一旦还存在雇佣关系,就形成了用工方式的变革,即用工灵活化。
早在肺炎事件前,随着人口红利以及企业用工成本的提高,这种灵活用工的趋势已经初现端倪在中国,一项调查显示灵活用工在中国具有巨大潜力;2600余名主要来自北上广的受访者中,30%的人愿意在任何时候从事灵活用工职位。超过1/3的人表示,在全职工作超过10年之后,他们会打算开始这一类工作形式。
企业与员工不光是雇佣关系,更多是在朝着品牌与个人的关系变化,时代变得自由的同时,用工关系的边界也变得模糊;从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看,主要包括:工作分析;制定人力需求计划以及人员招募;培训及开发;薪酬及福利管理、绩效评估;劳动关系管理等;而在新经济形态冲击下,“灵活用工”逐渐成为众多如新物流、新零售、知识付费、众工众包等行业的新型用工模式。因此众包经济、零工经济等不同于传统雇佣制的用工方式都在应运而生。从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看,主要包括:工作分析;制定人力需求计划以及人员招募;培训及开发;薪酬及福利管理、绩效评估;劳动关系管理等。目前新经济下,人力资源的商业模式切入大多以招聘为入口。
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下,以“零工”人员替代全职人员的“灵活用工”模式,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疫情期间,不再固定上班,员工远程灵活办公也是一种新的体验;现今,很多人对打卡上班的生活有厌倦情绪,试想每天固定加班但薪资没涨的节奏,日积月累很容易造就负面情绪,由此则会造成创造力和积极性的流失。
灵活用工在最近几年一度成为人力资源界的热词。在灵活用工模式下,抛开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人们将有更多的方法,去主宰自己的工作与人生。灵活用工在未来几年会和劳务报酬一起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之下,用工模式和思维必然要发生变化。期望春暖花开之时,疫情能过去,各位都可走出房门主宰自己的工作与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