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的希望你走到哪里,都有自己的城

作者: 6月姑娘 | 来源:发表于2017-06-22 10:58 被阅读5次

    2015年李婧老师发起“100个城市写作计划”的时候,我在异国的榻榻米上浏览手机。“不管你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欢迎你讲出自己的故事”。

    心血来潮,我就在想啊,自己年龄就要过百岁的四分之一,出了挚爱的故乡,虽不敢说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但好歹也算出门见识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每一段路,每一座城市也都曾有过不一样的感受,只有走出来了,才会发现自己的世界还好没有没脚步束缚。

    所幸的是,我走出来过。

    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百城作者融小墨在《在这里,我很少去看海》一文中介绍自己离家去上大学的那段文字。大学坐飞机也要四个小时,自此告别了步行五分钟上学的日子;离家那晚仿佛家里的猫也洞察了什么似的,在我离家后跑出去再也没有回来;直到很久以后才意识到爸爸送女儿去上学的落寞。

    在我身上,也都有过类似的心境。上大学那年告别家乡,从此漂泊在外,回乡的次数少,陪爸妈的次数更少。虽中途转战过异地甚至异国,但最终也没能回到故乡落脚。对于一个特别恋家的人来说,本不应该走出去不回头,巧是命运的安排,偏偏偏离了父母,远离了家乡。

    理想,离乡。

    我相信每一座城市的存在都有它于我们非凡的意义。你走过的路,丈量过的脚步,路过的城市和看过的风景,也许就会融入你的生命。

    年少时对母亲说,“以后我就留在村子里天天跟你下地干活,再也不让你一个人受苦受累”,母亲说,“傻孩子,下力干活还没干够哇?”“不够,什么时候都不够”。谁又曾会想,当年信誓旦旦要当村姑的人现在却远离了大山。

    我以为我会一辈子守望大山、土地和风。

    渐渐的才知道,每一座路过的城市,不过是途径我们的梦想,且做停留罢了。

    当年在小县城读高中,一心想着读个远方的学校,远离家乡。以为出门是山就是穷,以为下地干活就是这辈子懒的代价,看够了路边摆摊卖早点的小商小贩,镇上都不会有公交车,县城的公交车招手即停,大姨大妈一窝蜂似的挤上车拉家常,以为原本真切的生活气息就是土包子,呵呵,真的是年轻所以才气盛。

    在烟台生活过的那几年,我并没有少吃小商小贩摆的路边摊,也没有上了公交就会安安静静听歌看书,每次走过繁华的街头才最真实的感受到于这座城市,自己身处之境是何等的陌生。我开始思念故乡,思念一出门就是山的漫山遍野的绿,思念小县城招手即停的公交车,思念父老乡亲和蔼的黝黑的脸庞。

    大概骨子里怎么都摆脱不了的土包子气,而今真的离开了家乡,所到之处也不过是从鲁中的小镇到鲁东南的小县城,横跨300公里的路程,彻底让我感受到父母的不舍与牵挂。即使小区门口每天都会有回家的市属直达专车,但是出于成年,出于成长,纵有千万般不舍,还是就此站住了脚步。

    那天跟母亲去赶集买菜,卖菜的大姨问我去了哪儿,我告诉她在哪里,她说很近嘛,因为自己女儿去了福建,跟男朋友领证的那晚,自己活是哭了一宿没睡觉。我回头看了看母亲,倒是说了一句,不远也不近呐!

    对于自己我也有过怀疑,故乡和远方的纠结,怀疑自己是不是对生活妥协,向命运缴械投降。渐渐的学会了随遇而安,对于生活也学会了挑剔,对爱的人在乎,想要的生活努力争取,常回家看看是我最大的心愿。以前,我拼了命似的想往外跑,而今只想多回家看看。

    心中有念想,哪里都是家。故乡,是家,远方,也会是家,不管走到哪里,路过哪里,定居哪里,要相信,你留在这里,命运一定有它的安排。

    每个城市里的人,都有到来、留下、离开的理由,也都会给一草一木、一楼一厦赋予自己的意义。辗转漂浮也好,落地扎根也好,总有自己丢不掉的念想、抹不去的记忆。

    ֊�e3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真的希望你走到哪里,都有自己的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ox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