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君实接着说:“刚才那个是谐音故事,我再说一个不是谐音的。老婆饼,你吃过吧?这里面也有个故事。说的是清朝末年,广州的莲香茶楼有一个潮州籍的点心师傅。有一年他回乡探亲,认为自己从大都市难得回去一次,潮州离广州又较远,回乡一趟也不容易,所以总要带点东西回去。正好自己是点心师傅,对点心最内行,他就买了广州的著名点心,带回去让家人享亨口福。这位点心师傅辛辛苦苦将礼品带回家,谁知他老婆吃了却说,你们莲香茶楼是广州赫赫有名的老店,做的点心也不过如此,还不如我炸的冬瓜角好吃哩!点心师傅听完有点不高兴,心想就你一个村妇,能做出什么好吃的,还敢小看广州的东西!老婆见丈夫不信,就以实际行动来说服他。只见她將一锅冬瓜熬得稀烂,再加上白糖面粉,熬到半干不湿的时候,取出锅作馅,制成冬瓜角,再下到油锅里炸,一炸即成。丈夫见炸好的冬瓜角焦黄油亮,吃到嘴里皮酥馅滑,香甜可口,不禁连声说好。探亲结束时,这个点心师傅让老婆做了一大包冬瓜角带回广州,让莲香楼的同行们品尝。那些同行起初也没把这当回事,出于礼貌才品尝,谁知他们吃后都情不自禁地连连称好。老板闻声,也走了过来,尝了一只,还以为是哪里的名点,忙问是什么地方产的,叫什么名称。潮州师傅本来只想让大家尝尝老婆的手艺,也没当成大事,见老板询问,一时也回答不出来,只好把回乡探亲,老婆赌气做冬瓜角的事说了出来。听他这么一说,其中一个师傅就提议说,既然没有名称,就干脆叫潮州老婆饼吧!老婆饼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玲玉说:“你知道的事真多呀!”周君实说:“没办法呀!我们搞写作的,方方面面都得了解一点,其实也是些皮毛,都不是那么深入的。就像医院的全科医生,样样都知道一点,但都不是那么精通的。”
说话间,半个小时过去了。玲玉掀开盆子,发现面醒好了,便开始揉。周君实也揉过面,知道那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玲玉把面团取出,放在面板上,使劲地揉,眼看着面团上揉出了光泽,又让它醒了一会,再揉,不一会儿,她额头上就有汗渗出。周君实见状,忙取来干毛巾,为她揩汗。玲玉说:“没事儿,可以擀了。”她接过周君实递过来二尺长的擀面杖,把面团卷成筒状,站好马步,躬着腰,随着擀面杖碰撞面板的节奏,身体一前一后,一起一伏,双手随擀面杖前推后拉,左右压均匀,不断重复,偶而停下展开,加些扑粉防止粘连,然后继续,姿势优美,像是在跳舞一样。这时,汗水已经把她的短袖衫却湿透了,胸前的两个小兔子扑扑而动,让周君实都看呆了。等整张面厚薄合适了,玲玉才把面展开,再上一层扑粉,按一定的宽度叠起,这才开始切面。只见她手起刀落,手法快而均匀,面条宽度一样,用手轻轻拿起一把面条,抖去了扑粉,放在面板上。等着水开下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