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角度来说,语言是人最亲密的朋友,和人相伴终生。那些从儿童时代就挂在口头成为生活中重要内容的词语和句子会一直给人温暖的回忆。
这点感想是在读高建群的小说《大平原》时看到一个字时引起的。书里有这样一句话:这一天的骂街工作就算结束了,下来开始忙生活了。给牛铡草,给猪馇食,给人做饭,然后是纺线和织布。
这句话用四个短语概括了西北农村的日常生活内容。其中前三个我都是熟悉的。但是“馇”这个字是第一次看到,虽然可以猜出是什么意思,但不知道怎么读。于是查字典,一查就查出了一个久违了的朋友。词典上注明这个字读馇chā,有两个义项:①某些地区指熬(粥)。如馇粥。②某些地区指一边煮一边搅拌(猪、狗等的饲料)。如馇猪食。
我指的老朋友是第二个义项,特别是所举的词例:馇猪食。刚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真的是很激动。它给我的感觉是那样的遥远却又那样的熟悉。离开这个词所代表的生活大概得有30年了。长长的30年,我没有再想起过这个词,但看来它并没有在我的心里消失,当我今天从一本书中再次看到它,它所代表的那一段生活内容是那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我童年时代每天都看到母亲在做的一件事,等我稍大一点的时候,在母亲忙的时候我也经常代替母亲做的一件事。那时候,“馇猪食”这三个字是每天要说好几遍的,是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事隔30年,今天再次在口中说起这三个字时,我甚至都闻到了那一大锅猪食的有点香的味道,那是一种多么亲切的味道。那时候的母亲还年轻,那时候的我还年幼,30多年了,母亲已老,我也是超过不惑之年了。但那时候的记忆依旧清晰。
记得那时候家中养了很多猪,每天下午要馇一大锅猪食,印象最深的是用新鲜的山芋和麦麸混合起来放在锅里煮熟,搅在一起,再加上新鲜的山芋叶子,拌在一起,用桶提着,倒到猪槽里。猪们便一窝蜂地跑出来,挤在一起,吃得不亦乐乎。几分钟时间,就被吃得干干净净了。这个时候,我往往也一身轻松,一件大事算是做完了。
这种喂猪生活和那个时代一起消失了。一起消失的还有吃起来很香很香的猪肉。现在再也吃不到那么香的猪肉了。如今的乡村再也找不到这样喂猪的方法,现在的猪都是吃的饲料,再也吃不到那时的那些新鲜的食料了。那个时候,人和猪有时吃同样的东西。馇猪食的时候烀熟的山芋,和现在的烤红著一样,闻起来是那么香,常常是自己忍不住先拿一个剥了皮狼吞虎咽地吃下,等自己吃得差不多了,再去弄给猪吃。今天的猪饲料,你愿意吃吗?
“烀”这个字也是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想起来的一个小时候常说的字,本以为字典上不会有这个字,一查,竟然有这个字,读音是hū,意为用少量的水,盖紧锅盖,加热,半蒸半煮,把食物弄熟。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做饭方法了,那小时候简单而清贫的生活搭配正合适。
在百度图片里输入“馇猪食”三个字,结果很失望,已搜不到相关的图片了。输入“烀地瓜”或“烀山芋”,还不错,还有很多熟悉的图片出现。
像“馇”、“烀”这样的字,一直是口中会说而笔下不会写的。相信家中的父老乡亲也不太有会写的,这些字就是这样口口相传的,传了几千年。但还会再传下去吗?不知道,只知道,我女儿已经不知道这两个字了,即使她以后遇到这两个字,也不会有我一样的感动。也许再过若干年,这些字只会存在字典里,偶尔有研究文字学的人查一下,了解一下它所代表的生活。
这就是生活,历史就是这样形成的。
馇猪食和烀山芋——语言给人的温暖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