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满怀软弱的体谅时,自以为面对的任何困惑和艰难是巨大的。我们会忍不住自我安慰,告诉自己这些痛苦不是我们的错,因为这个糟糕的世界、因为别人造成的,因为种种。我们试着去找别人的感同身受,试着去整个世界给每个人的渺小找各种理由。
越是这样逃避和找理由,越是宽容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无限的宽容,比如今天下雨了,那就不跑步了吧。今天老妈又做了好吃的,抵挡不住肉的诱惑啊。包括遇到挫折,我们委屈,诉说,扒开伤口给别人看,获得同情。所以,我们就这样退缩,退缩,一直退缩到一个壳体里面。那里安全和自闭。
“喜欢随时坐在随时可以撤退的位置上”。这样好吗?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安慰和激励自己一下。但这种安慰可以是创口贴一样即可。力度适中,很快治愈。而后呢,需要给自己一些刺激,保罗.格雷厄姆说:“随时培养自己的不满”。
或许这要求太艰难了,人生已经不如意十之八九,还要去时刻记着吗?人的天性像草履虫,时刻是避害的,而坚强地面对自己的缺点,不时提醒自己,有点刮骨疗毒,是不是太不体谅了呢?
或许吧,但你是一直愿意在壳里面不动呢,还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在荆棘之中,找一条路可能很难,但外面的风景也很好,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