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士子悲歌

作者: 素色欢颜 | 来源:发表于2016-12-27 22:51 被阅读30次
    图片来自网络

    姚雪垠在《李自成》中塑造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民起义军中的士人。

    他们在科举之路上步履维艰,但他们却有较高的才华,不甘于平庸。他们希冀能遇明主,也能做一番治国安邦的事业。但这群仕途失意的士人不见容于明王朝,当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将他们延揽麾下时,他们最初也表现出对明朝的不舍。不过,“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还是驱使他们为农民军出谋划策。

    然而,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抑或是其他起义军的首领,他们更多的是把士人们当作工具性的角色,为他们谋划事业。相比农民起义军中的其他高层人物,这些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士人具有更为长远的眼光。

    在《李自成》全卷中,作者姚雪垠细致地凸显了李岩、宋献策、牛金星等士人运筹帷幄的能力。他们在农民起义军与朝廷对抗的过程中显示出了高人一等的谋划能力。

    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打北京之前,李岩就对李自成提出借鉴明太祖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历史经验,用意极为深远,对时局的考虑也更为深入。

    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行东征之前,宋献策和李岩都认为计划过于冒险,苦苦劝说李自成罢兵,再做谋划。

    在李自成遭遇大败,农民军不得不退出北京之后,李岩向李自成建议先恢复河南,再图东山再起。

    然而,这群士人毕竟不能主宰农民起义军的命运,他们只是依附农民军的幕僚,既没有权力决策大事,也没有能力保全自身。“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悲剧命运无可避免地降临到他们身上。

    李岩兄弟忠心耿耿,换来的竟是杀身之祸;宋献策足智多谋,在山海关一战中也是回天无力;牛金星的宰相梦彻底破碎,最后金蝉脱壳、一走了之。

    在李岩、宋献策、牛金星等士人身上,浸透着作家姚雪垠对历史上的士人悲剧命运的真切同情。

    士人们的悲剧命运也引发了作者对自己个人坎坷命运遭际的回想,进一步引起了作者对现实中的当代知识分子个人命运的思考,探索当代知识分子出路何在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自成》:士子悲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we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