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就有先成家后立业的说法。婚姻让每对有缘人组成了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成家了,身肩扛着的是责任,方才有安身立命之本。婚姻礼俗为之繁琐,从三茶六礼(三茶即下茶、定茶、合茶;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到烘炉茶壶,从凤冠霞帔到绛纱龙袍,每一处细节无不是透露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中国人讲究门当户对,意思是结亲的双方与家庭经济及社会地位要对等,由此诞生出了多种形式的联姻,如政治联姻、经济联姻,也有相爱联姻,一切姻缘皆是命中注定。明清时代,老家泰兴就有“重门户”、“不苛责财物”的婚姻规矩。到了民国,婚礼仪式复杂,正常情况下有送庚帖、订婚、传日帖、拿嫁妆、结婚、分朝、回门这几大步骤。
牽線搭橋
常言道:“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婚。”在送庚帖之前,男方或者女方得找媒人做媒说亲。媒人又称月老、保山、红娘,相传盘古开天辟地,遂天地分阴阳,女娲捏泥造人,人就有了男女之别,再后来为了繁衍生息,女娲做了中国人心目中的第一媒人。古代封建时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了婚姻的唯一合法框架。如今时代变了,男女平等,自由恋爱,到了男女要结婚的时候,家里还是要请一两个媒人做媒,老家称这种媒叫“现成媒”,第一为了传承老礼让婚礼充满仪式感,表示“明媒正娶”,第二有便于婚后小两口若是产生矛盾可请媒人从中调解。
姻緣際會
送庚帖是指女方将“年庚八字”即出生年、月、日、时辰,写在红纸上,由媒人送交到男方。男方即请风水先生推算两人的八字,合则正式议婚,通常选择阴历八月宴请媒人,老家有句俗语叫“八月里请媒人,有钱没钱带回来过年。”阴历八月又称桂月、建酉之月,从八月初一开始才正式进入下半年,五行当中,建酉月属金,代表丰收,好日子很多假期也多,适合亲朋好友聚会。因此一般把请媒人定在此月的双日,空出单日以便选择黄道吉日。到了正式宴请媒人的这一天,男女双方的媒人都要到场。酒席当中,俩媒人为大,应朝南坐,共商婚事,讨论的话题无非是订婚的定金、首饰聘礼、烟酒以及准备婚事的各个细节。
宴请媒人后,媒人要到女方家里将男方家所承诺的定金、聘礼等诸多细节一一叙述并询问女方家是否同意女儿出嫁,若同意,媒人便通知男方看日子。男方根据双方家中所有人的生辰八字择良辰吉日并用囍笺写下来请媒人送至女方,老家称此叫“送日子”。中国人讲究好事成双成对,故而要两个媒人同行,送日子也要送两次。
男女双方虽是快到订婚这一环节,但双方父母为了儿女婚事及以后的幸福不得不委托人明察暗访,对各自的家世和男女品性都要有所了解。这些还不够,在很早之前,不仅要看男女双方的八字还要看两人的手相,尤其是女子的手相,是否旺夫,是否有诸多子嗣,亦或者有无断掌纹,这是非常忌讳的。女子有断掌纹认为这是克夫,而男子出现断掌纹则是独掌朝纲之贵运。现如今没有太多的封建迷信,随着时代节奏不断加快,年轻男女都因工作太忙没时间找到合适的对象,“媒人”开办了婚姻中介所,提供双方相亲简历,若双方感觉合适可邀约时间、地点,再或者研发情感交流软件,掌握一手好资源,为单身男女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穿针引线。
納聘之禮
订婚又称之“文定”,是六礼中的纳吉、纳徵环节,亦可称之为“放定”。双方访察满意后,女方提出的彩礼数量由媒人与双方经过反复协商决定才行放定之礼。纳吉在很早之前是将女方庚帖放置神龛前,若三日内无意外事情发生,则认为顺心顺利,由媒人拿着庚帖及薄礼合婚。此称“小定”;纳徵也称“纳征”,即男方给女方送去定金、衣料、首饰、喜饼,故亦称之“大定”。作为正式下聘订盟(即行订婚礼),男方要宴请媒人,老家称“留茶”,“留茶”是以茶为辅,点心为主的待客之道并且互相商量接下来的事宜。
並蒂之約
传日帖即是六礼当中的请期环节,也称作是“送日头”或“告期”。由男方请算命风水先生按照男女双方的属相生辰进行推算。推算的时候特讲究男女双方属相中的大利月与小利月。正月、七月迎鸡兔,二月、八月是虎猴,三月、九月蛇与猪,四月、七月龙和犬,五月十一月会牛羊,鼠马腊月走,这是吉月。在根据建、危、平、满、成、闭、执、定、开、破、收、除十二个字来决定吉日。建、满、平、收黑(这四天是黑道日),除、危、定、执黄(这四日是黄道吉日),成、开皆可用(这二天尚可),闭、破不相当(这两个日子犯忌不能用)。当然现在婚姻也有其它好日子,比如以北京奥运纪念日8月8号、国庆10月1日、中秋八月十五、正月都可以作为好日子来选,这样在假期当中,亲朋好友都可以腾出时间共同见证一对新人携手走进幸福的殿堂。男方择定完结婚之良辰后,安排媒人携带礼书、礼烛、礼炮前往女方告知。女方以囍饼馈赠亲朋好友并达成归期之协议。除此之外男女双方开始筹备婚礼,比如发囍帖、购买礼服、拍婚纱照、办理结婚证登记手续。
合歡之盟
双方按照良辰吉日,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这是六礼当中最后一个环节,同时将婚礼推向高潮。
良缘一世同地久,佳偶百年共天长。有诗为证:“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结婚当天上午,男方雇婚车前往女方迎亲,婚车选用红色的并且是成对的,车辆数以八辆十辆车最佳。很早以前大富人家通常以是八抬花轿来迎娶表示明媒正娶之意。其次男方需向女方送上一对鹅。送鹅礼其实是从古代“奠雁”演化而来。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雁是候鸟,来去有时从不失信,且大雁是雌雄相配,向来是从一而终,无论雄死雌亡,剩下那一只落单的孤雁,至死也再不会找别的伴侣。王勃《滕王阁序》中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因而雁成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其次古人常说“鸿雁传书”,古人借鸿雁表达对爱人、家乡的思念。比如李商隐的“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好问的“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鸿雁是候鸟也是益鸟,人们只好用鸡或者鹅来替代。鸡是凤凰吉祥的象征。鹅的叫声“鹅,鹅,鹅”同“我”的音译,代表“我”答应结婚的意思。
婚车到了女方家中,男方先放鞭炮知会女方已经到了,女方亲朋好友出门迎接。当然新姑爷上门是不可能轻而易举把新娘子接走的。七大姑八大姨拦在屋子大门口、房门口,用小游戏、发红包的方式对新郎官层层考验。考验过关了,才让新郎进入新娘的闺房。新郎进入闺房后必须参与藏鞋、找鞋的游戏。这种习俗在很早之前有之,一说是新郎需要验证此女子是否有“三寸金莲”,二是新郎官伏地找鞋的姿势是拜倒在新娘的石榴裙下,三是新娘子要出嫁了不能带走娘家的一尘一土,鞋子必须是新的。新郎官必须从闺房把新娘抱到婚车上,当中必须一气呵成且新娘且不离地同时手提新鞋。
男方给予女方彩礼,女方馈赠男方嫁妆当做是“回礼”。以前拿嫁妆是在结婚的前一天,男方到女方拿妆奁。是日双方各自宴请亲友,女方称“看嫁妆”,男方则称“看新房”,现在基本上是在结婚当日拿嫁妆的。嫁妆,嫁妆,指的是娘家准备的至夫家的结婚用品及财物。现在基本上以房子、车子、金银首饰、家具、电器、衣被等。大致项目如下:
文王百子被、龙凤被各一条;
垫被三床,盖被三条(蚕丝、羊绒、羽绒);
枕头一对另加一个双人枕;
铺床红色用品一套;
电视、空调、洗衣机等;
一只红箱子,名曰压箱底,在其四角压钱,婆家若要求开箱询问箱内有多少钱,婆家必须双倍压钱;
另有小八件:龙凤碗、喜筷、送子灯、长盆、鸳鸯暖水瓶、喜镜子(东平西静之意)另加子孙桶等,子孙桶里面放枣子、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除此之外还有万年青(万年长青)、一对鸭子(鸭子即压子,也作科举三甲之寓意)。
新娘坐上婚车后,有女方的亲戚朋友随行,名曰“送亲”。男方的亲戚朋友在半途中迎接,名曰“接车”。新娘到达男方后下车,需请两位子孙满堂的福寿双全且未丧偶的奶奶搀扶,名曰“搀新娘子”。在以前还有跨火盆这一习俗,表示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事情,以后夫妻二人日子红红火火。民国后因中式婚姻礼节的繁缛索性把拜天地、坐富贵等习俗都省略掉了,但随着中式风的回归,中式婚姻也变得越来越精致,这说明人们对婚礼仪式感的追求也愈来愈高。
龍鳳呈祥
如果说婚礼把整个婚嫁活动推向了高潮的话,那么婚宴则是高潮的巅峰。
宴席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腹口之欲的最高殿堂,因何而宴,以何为宴,在这千百年的宴席文化传承中变得条规清晰,分支广布。从入席到上菜,从菜品组成到进餐,从心传到相逢,在推杯把盏间囊括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煎炒烹炸、焖熘熬炖,色香味型意的婚宴即是对新人的祝福也是对观礼者们最好的答谢。
风水上讲聚人气可以旺宅旺家,因此婚姻当天亲朋好友的到来攒足了人气闹一闹洞房,旺一旺宅子,这习俗称“闹婚”,全国各地都有俗成约定的闹婚规矩:“三天不分大小。”闹婚时新郎新娘或者是新郎的父母往往会被他人甚至晚辈们取笑捉弄,被捉弄取笑者不能生气,以免破坏新婚的喜庆氛围。老家的婚礼上多以诙谐的“扒灰”为主题的闹婚,增加些趣味性。儿媳的公公穿着红袍、肩扛铁耙、头戴高帽,高帽上书:“我要扒灰”;儿媳的婆婆戴上只有一镜片的墨镜,意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在胸前胸后各挂一瓶醋,之后老夫老妻坐上拖拉机敲锣打鼓绕村庄一圈,其目的是向大家宣告自家的儿子成婚了,从今天开始当公公当婆婆了,左邻右舍们则是争相奔走观看,嬉笑不停。
对“扒灰”一词有几个版本故事。一种版本说是王安石与儿媳,另一种版本是说苏东坡与儿媳,俩故事情节都是大同小异。相传王安石生了个傻儿子,一日作为公公的王安石走进儿媳房间透过纱帐看到儿媳的美貌,遂在有灰尘的桌上写了句“青纱帐里一琵琶,纵有阳春弹不得”,儿媳索性对了句“愿借公公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王安石深怕傻儿子发现,便用手将桌上灰尘“扒”了出去,打这起“扒灰”成了乱伦的代名词。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清代王有光《吴下谚联》中记录:“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持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久,掏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得知,扒取其灰,盗淘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和媳同音。”
时至今天,“扒灰”的婚闹习俗依然在乡土中传承,它成了增进感情促进家庭和谐的润滑剂。儿媳从娘家来到婆家,公婆媳三者之间的生活习惯彼此都不太熟悉,公婆对儿媳来说是“陌生人”,儿媳对公婆来说也是“陌生人”,大家把公婆媳三者拉在一块互相游戏取闹,那么陌生的场合就会迅速破冰。至于“扒灰”的那些由来是否真假这已无关重要了,但从古至今的目的性都是一样,那就是——家和万事兴!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转过天来便是婚后第二天,此日称“分朝”,也作“双朝”,分朝之日新娘穿盛装与新郎一起祭拜祖先、叩拜长辈,长辈赠予喜钱作为儿子儿媳的见面礼,称之“叫钱”,平辈嘛则行见面礼,新郎新娘也要给小辈叫钱。全家老少至亲坐在一起,吃“团圆和合饭”,也有在这一天照全家福的。
婚后第三天,新人双双到女家会亲友,这一环称“回门”、“会亲”,也称“归宁”,这是女子出嫁后首次回娘家探亲之日。探亲礼品必须成双成对,与分朝一样,女方亲戚长辈也会给二人叫钱。
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国家提倡移风易俗、新事新办,婚姻礼仪也随之简化。老家一般都将结婚和分朝、回门三个环节放在同一天举行,称“一天元”或“一天圆”,“元”同“圆”,有开始、圆满之意,代表了即是婚礼圆满礼成的一天同时也是夫妻二人肇始之日。
古往今来,人们对婚姻这种充满仪式感的追求从未改变。人生四大喜事当以婚姻为首,它不仅是承载家族血脉的延续更是将两个恩爱的人携手同行,走进今生,再续前缘。婚礼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变得多种多样。
生活固然有时艰辛,但无论身心如何风吹浪打,都要胜似闲庭信步,都要让生活充满仪式感。若干年后蓦然回首,青春依旧,温暖依旧,浪漫依旧。
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慎以此篇民俗献给结婚的兄弟陈石并祝愿一对新人花开并蒂永结连理!
作于庚子年八月初六深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