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万维钢 《高手修炼手册》
瓦德瓦把实践人生目的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3.定义(Define)
第三个阶段就是定义。有了强烈的价值观,你就可以开始定义你的目的。不过目的不是一上来就定死的,可以修改和升级。
瓦德瓦很小的时候就树立了「非暴力」这个价值观。为此他十一岁就改吃素,再也不吃肉了。你可以说这就是瓦德瓦的一个人生目的,也可以说是原则。
后来瓦德瓦读到甘地说暴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包括言论、思想上的伤害,他就把原则改成“不但不在行动上、也不在思想和言论上给人造成痛苦。”
可是等到三十多岁创办了公司以后,瓦德瓦发现他有时候不得不批评甚至解雇员工,那就必然给员工造成痛苦,于是他不得不把原则修改成“尽量不给别人造成痛苦 —— 除非是为了实现更高目的必须得这么做。”
但瓦德瓦并没有简单妥协就了事,他同时在想办法尽量减少伤害。他向各路大人物学习,发现这些人会尽量避免激烈斗争,会寻求双赢,能合作尽量合作、能理解尽量理解。这样他的目的就更丰富了。
瓦德瓦至今仍在打磨自己的非暴力目的。他最新的一条原则是如果因为偶然的情绪对人无礼,事后必须道歉。
孟子有句话叫「君子可欺之以方」,说对这种原则性强的人你可以拿一些符合他的目的的事儿欺负他,比如逼一个慈善家捐款。但是做大事的人不应该被一些小原则限制死。比如瓦德瓦说如果他发现家里有个蜘蛛,根据非暴力原则,一般情况下他会用容器把蜘蛛装起来扔到户外去。但有时候很着急,那也只能把蜘蛛打死 —— 但他会确保一次性快速打死蜘蛛,不让蜘蛛感到痛苦,然后还会帮死蜘蛛祷告几句。
你说这是虚伪吗?这是最大限度符合原则,同时保留必要的灵活性。这也符合中庸之道。
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没有一味地抗议。他发明了一个叫做「斗争-停战-斗争(struggle-truce-struggle)」的模式,也就是每次全国性的抗议运动只搞一两年,然后就主动停战几年,然后再来下次斗争。就这样甘地用了27年才实现印度独立。甘地为什么不直接跟英国人死磕到底呢?
因为他知道印度需要的不仅仅是独立,印度还需要进步。搞独立不能把国家搞成一个烂摊子。这种知道妥协,有张有弛、有理有利有节还有韧性的革命者才是最厉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