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的时候,会习惯性地回想这一年做过的事情,回想这一年,看起来好像每天都很忙碌,但到头来却发现,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干成……你是不是也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呢?其实这是很大一部分人的现状:想要勤奋,却一次次败给了惰性;想努力,却总是低效且达不到目标;读了很多书,大部分读过也就忘了;越努力,越迷茫,越付出,越焦虑……
《认知觉醒》一书中指出,人和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想要摆脱焦虑迷茫,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知的觉醒。
认知觉醒01、成长的第一步,是直面天性、内观焦虑
不管是每天早上醒来还是睡觉前,我们总是不自觉地第一时间拿出手机来查看消息,这些潜意识的行为,并不是自己的自控力有多差、自己有多糟糕,而是我们人类的本能,我们天然被潜意识所左右。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把人的大脑分成两个操作系统:
系统1——系统1运转速度很快,大脑经常不用意识控制,称为快思考。
系统2——系统2需要有意识进行,要保持足够的专注,称为慢思考。
人的天性是偏向懒惰的,我们大部分时候不需要意识控制,直接用系统1进行思考和决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习惯性地拖延、偷懒,我们的天性就是如此。
因此,顺应天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自我否定、焦虑迷茫,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去直面焦虑,认识到它存在的必然性。
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存在差距,便是因为不同的人对于天性的不同应对方法。而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我们学习知识、提升认知,便是为了让理智脑参与大脑决策,掌握大脑主导权。
因此,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提升自己的认知,减少潜意识对自己的控制,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从而拥抱更好的人生。
02、高效学习,用对方法是关键
那么,在我们日常学习过程中,该如何克服天性,去用正确的方法来达成有结果的学习呢?
《认知觉醒》一书中给到了许多实用的方法,结合我的实践与经验,分享3个非常有用的方法论:
1、利用"学习金字塔",进行深度学习
埃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的理论,告诉了我们不同的学习模式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
被动学习虽然容易,最终收获的效果却远不如主动学习。回想一下我们经常边走路边听书,看似花了时间在学习,最终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却少之又少。
而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要强迫你动脑、去输出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有个很重要的步骤——"缝接知识"。
罗振宇曾经分享过他的学习方法:"真正的学习就像是缝扣子,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深度学习的关键就是去用旧知识"缝接"新知识,用你现有知识库中的知识去解释新知识,这样的过程,能够让你真正动脑思考,将知识化为己有。
总结一下,深度学习的3个步骤:
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深度缝接新知识
输出成果去教授
做到以上3点,你便真正掌握了新的知识,这才是有结果的学习。
2、通过联机学习,实现知识的跃迁
在学习过程中,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当我最近急需知道某个知识的时候,我去翻阅资料学习,会学的特别快。而当这个知识和我暂时没有任何关系的时候,哪怕它说的再好,我也记不住,这就是所谓的关联学习。
《认知觉醒》中提到,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以及关联有多充分。当我们不断地去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把他们组成起来,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那么如何找到各类知识之间的关联呢?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输入足够多:只有脑子里的内容足够多,才能在需要时调动自己的知识库,因此,多看多读才是王道。
保持好奇心: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去问一个"为什么",保持提问和好奇,才能不断促使自己提高认知。
功利思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功利思维",看到任何观点、学到任何知识,都去想办法让它"效用最大化",不断地问自己这个还能用到什么地方。
真正的学习高手,应当懂得联机学习,将所学所想关联在一起,不断进行这样的刻意练习,长此以往会获得质的飞跃。
3、通过"作品思维",获得持续性的正向反馈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读书营,大家一起读书打卡,一部分人坚持了几天就放弃了。最终坚持下来的人,最终在分享自己的心得时,都提到了一个关键:正向反馈。
当他们把读书心得发到网络上后,发现竟然得到了网友的肯定,甚至有人被出版社的编辑看中约稿,于是越发有了动力去读书写作。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半途而废,不是事情本身太难,而是没有及时正向的反馈,导致我们内心没有动力继续做下去。
所以说,是否有及时且正向的反馈,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而想要获得反馈,达成有结果的学习,就需要拥有作品意识,去产出作品来获得持续的反馈。
比如学霸们做完题产出错题集,来给阶段性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比如看完书和电影,去写书评和影评,或者将内容转述给朋友,通过输出作品来获得反馈……
因此,想要获得高效且有结果的学习,就要通过输出倒逼输入,通过作品倒逼自己成长,通过反馈来迭代自己的认知。
关于理智脑、本能脑和情绪脑
1、出现的时间先后不同。本能脑已经有近3.6亿年的历史,情绪脑有近2亿年的历史,而理智脑出现的时间只有250万年不到。如果把“本能脑”比作一个老年人,那情绪脑就是一个中年人,而理智脑就只能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宝宝。在两个成年人面前,再怎么聪明的孩子,都会显得势单力薄,力不从心。
2、三重大脑发育成熟的时间不同。本能脑早在婴儿时期就比较完善了,情绪脑则要等到青春期早期才趋于完善,而理智脑最晚,要等到成年早期才基本发育成熟。作者以数字为例,大致可以认为它们分别在2岁、12岁、22岁左右发育成熟,各阶段时间相差约10年,所以在人生的前20年里,我们总是显得心智幼稚不成熟。
3、我们的大脑里大约有860亿个神经元细胞,而本能脑和情绪脑拥有近八成,所以它们对大脑的掌控力更强。因为它们距离心脏更近,所以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优先得到供血,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极度紧张时往往会感觉大脑一片空白,这是因为处于最外层的理智脑缺血了。
4、本能脑和情绪脑虽然看起来很低级,但它们掌管着潜意识和生理系统,时刻掌控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调控着呼吸、心跳、血压……因此其运行速度极快,至少可达11 000 000次/秒,而理智脑的最快运行速度仅为40次/秒,相比起来简直弱极了,并且理智脑运行时非常耗能。
这些迹象表明,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人,生来混沌的根本原因在于出生时我们的理智脑太过薄弱,无力摆脱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压制与掌控,而觉醒和成长恰恰就是让理智脑尽快变强,以克服天性。谁能在这方面主动,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占据更大的生存优势,这是因为理智脑发达的人更能立足长远,主动走出舒适区;为潜在的风险克制自己,为可能的收益延时满足;保持耐心,坚持做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无用之事”;抵制诱惑,面对舒适和娱乐时,做出与其他人不同的选择……靠天性和感觉野蛮生长,能不能踏上主动觉醒和科学成长的道路全看运气。
让理智脑变强也不是为了对抗或取代本能脑和情绪脑,因为用力量对抗无异于用一方的短板去挑战另一方的强项,注定是没有出路的。要避开这种误区,我们就要记住:理智脑不是直接干活的,干活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事情,因为它们的“力气”大;上天赋予理智脑智慧,是让它驱动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直接取代它们。
《认知觉醒》让我们知道,大脑是一切问题的起源,我们的大脑里由内到外有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它是弱小的,我们在生活中做出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认知觉醒》能让你透过这本书通过大脑的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看清自己,了解认知世界里的基础知识;从刻意学习、深度学习、关联、反馈等事物规律中看清世界,提升自己的自控力、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和情绪力等,从此让自己豁然开朗,内化出真正的认知驱动力。
只有重新认识自己才能再“进化”,很多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甚至从来,都未了解自己,因此才会对自身的各种问题感到困惑不解。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改变的决心,而是不了解能够带来改变的规律和真相,我们不是没有学习的动力,而是缺少学习的方法。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