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知了
幼升小专栏第44篇,先来分享一些精彩留言,每一条留言都是一个思考者的分享:
1,孩子成长过程需要不断鼓励和赞美是必须的,但是该批评还得批评,让孩子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接受自己的不足,一味的鼓励教育会让孩子表面自信,内心脆弱,一旦遭到否定就会暴跳如雷或者意志消沉。
2,提醒那些“完全否定式”的父母,需要转型,请注意是完全否定式,孩子做什么都是错的,走一步路,拿一个东西,都要找出问题来的父母,这很可怕。这和批评是两回事,孩子若是犯了错误,需要指出,批评是必要的,但批评不是否定式,而是更有针对性,具体的。例如孩子因为汤太烫,把碗摔了,完全否定式的父母就是“你看你,端个碗都不行还能干啥?真是无用的东西!”而理性批评的父母会说:“端之前先试一下温度,可以找块隔热的毛巾或者端的时候端碗底就不烫了,你看就这样。”父母亲手示范一下,这样的方式孩子既可以认识到自己的莽撞,又能学习到正确的方式,效果就不一样了。——这是我对上面留言的回复
3,昨天看新闻北京连借带贷,花了700万的学区房(老破小的小区),结果说调剂就调剂到十几里路之外,然后一切可想而知,整个家庭陷入黑暗之中,我们在孩子在教育上是不是中邪了。
4,我有一个疑问,我们在孩子小时候培养的这些东西,将来真的会影响他的成长么,为什么有些孩子看起来家里也没有特别的教育,结果很出色,考上了很好的大学。而另外一些小时候很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结果多年后,孩子也是很平常,甚至不如其他的孩子,这怎么解释呢?这是困扰我很久的问题,眼看孩子现在马上要去一年级了,究竟该怎么办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4404/90b9c211498f9116.jpg)
留言中有些问题是作为个体承受的时代之痛,似乎无解,例如学区房那个新闻,我也看到了,那些家庭在房价最高点入手,然后失去名校学位,这种落差不是一点点。最后一条留言非常好,提出了一个困惑,以至于他现在还在犹豫究竟该不该干预孩子的成长。
今天的文字就来聊聊这个问题,不是用枯燥的理论,而是用一些经历和感悟,互相启发一下。
首先要表明我的态度:在孩子童年时代的家庭教育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当然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但如果父母坚持合适的家庭教育,一定会让孩子成长在正道上。
你所看到的那些好像家庭条件不怎么样的家庭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你可以参照前面的一篇文字《文化不高的父母怎么陪伴孩子学习?给你几点建议》,他们在家庭里的许多做法或许是适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而你认为那些所谓很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可能是参加高价补课班之类,舍得花钱),有许多方法可能是反教育的,孩子成长的不好也在情理之中。
儿子进大学之处,学校进行了一个心理测量,也就是如实填写一些选项,然后系统自动会给出一些数据,后来在微信发回心理测量的数据和结论:“恭喜你,一切都很棒,无论心理健康还是学业测试,都处于优秀的状态,再接再厉!”儿子在微信图片后淡淡的附言:“其实,这都是自然的结果,你们的态度和做法决定了这些数据的可靠性。”
儿子说的“你们的态度”,大概是指我们从小和他的相处,以及在他成长过程中的出现问题时候的应对之道,现在看基本上还是合适的,在正道上,没有偏离。
具体想了一想,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6岁左右(大概也是幼升小的阶段)注重了这四个方面,分享这些做法和思考,只是想从一个个案来说明孩子成长的复杂性和曲折性,需要父母耐心陪伴,这一点丝毫不能有怀疑。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4404/9dccbef02b2225f9.jpg)
思考力、价值观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里,孩子成绩好,父母自然高兴,喜笑颜开,这个心理当然是积极的,但我们必须理智的认识到孩子的智商如何,并不全部体现于考试的分数,还有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等。孩子需要从小鼓励他们自我思考,通过分析来找到答案,家长若是能够坚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思考力,长大之后孩子的思维会更加活跃,看待事物的视角也会更加宽广。媒体上不时有耳闻清华北大毕业生或者在校生的一些丑闻,最新的一则是北大女生欧洲超市行窃,视频里看她的手法显然是老手,可见高分并不必然拥有常识性的价值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这里的思考力培养实际上主要是思维训练,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等,儿子的批判性思维在同龄人中算是比较突出的,倒不是说他看事情一定都是批判反对意见,而是在面对问题时有更为理性和多元的判断。在高中期间,他会为了宿舍同学的利益和校方去交涉,有礼有节,破除一些陈旧的制度,得到同学的肯定。他不会固执于一念,这一点我特别欣赏,也是他现在在大学里游刃有余的基础,这个月(8月3-13日)刚刚组织了团队前往云贵川,考察西南联大的旧迹,以及梁思成所在中国营造社在宜宾李庄的旧址,近距离去感悟那个年代学子精英的心路历程,留下许多第一手资料,重新思考一些问题。这些实际上就是分数之外的宽广思维,和他小时候得到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
有一点儿子是明白的,我们从他入小学开始从无分数要求,直到高考结束为止,从来没有给他分数指标,这个力量是他内生的,从四岁开始,每年会带他外出旅行,国内的著名大学他都去过。高二的时候参与了一个中外交流夏令营活动,他自己确定新的目标,一年之后,如愿以偿,现在当然有了新的目标,在我们看来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只要他愿意,是可以实现的。
所以,深刻宽广的思考力、笃信笃行的价值观,父母一定要在幼升小的阶段赠送给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4404/304da40427f36bd5.jpg)
身体锻炼好,一个可行的运动习惯
现在的孩子抵抗力都不如以前的孩子好了,尤其是在换季的时候总是很容易伤风感冒,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发展的基础。
因此,孩子要有规律的锻炼,尤其是在孩子幼升小阶段,身体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坚毅的个性,还可以让他们身体发育的更加出色,身材更加匀称,因此家长需要注意孩子在这个阶段对运动锻炼的引导。
儿子小时候身体也不怎么好,经常去医院看医生,我们在他5岁开始有意识地和他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之前是选定的项目是乒乓球,羽毛球。到了小学之后,跳绳、跑步也成了锻炼的选项。8岁的时候,他独自慢跑10千米,也算创了一个自己的纪录,通过这些体育项目,锻炼了儿子的意志力,非常坚强,做一件事一定是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尤其是到了高中之后,在学业上也是如此,有些孩子遇难而退,就会越退越远。儿子则遇难而进,一旦突破难点就会获得内心的喜悦,后面的也就不是难事了。
高中学业最紧张的时候,儿子保持了很好的心态,他舒缓压力的方式就是做俯卧撑或者和我们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现在大学里,每晚必然跑上1500米,回去一个热水澡,身体非常棒。
现在可以透露一个秘密,就在儿子高考前一天下午,我和他打了半天乒乓球,大汗淋漓,大呼畅快,晚上送他回住宿地,早早就睡了,第二天参加考试,平稳度过。(当然这个不要效仿,每个孩子的状态不一样,有的孩子喜欢打球篮球等,就容易出伤害事故,离考试那么近,父母要仔细考量,找一个合适的放松形式即可,当然对于幼升小的父母来说,这还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暂时不用考虑。)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4404/8f85d5dc426b6fd6.jpg)
健康的心理
许多案例说明一个人在学业和事业上能否成功看重的还是一个人的情商如何,他面对困难的态度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发展如今也是重点关注内容。
父母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但这份爱不是溺爱,而是理性之爱,帮助孩子可以及时疏导负面情绪,教会孩子积极对待情绪的办法,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儿子学校里成绩有起伏,我们和他一起找原因,从来不责怪他,我们暗地里和老师交流问清楚波动的原因,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显露出风轻云淡的神情,这虽然很难,但父母一定要学会这么处理,如果你脸上都急吼吼的样子,孩子会更焦虑。
父母要和孩子建立常态的家庭沟通方式,小学里的时候,我们一般是在晚餐之后的时间段里和孩子聊聊一天的生活,听听他在学校里遇到的事情,和他的应对方式,有时候也会给他出出主意;后来到了中学里因为寄宿在外,所以接触的时间仅仅是周六周日吃饭的时候,二十多分钟,也只是聊聊家常事。
更多的是通过写信的方式,每次一般都是一张A4纸,把我们的一些想法写下来,他会在后面留言,我们有时中途去看他,给他换换被子之类,就可以看到他的留言,然后再回复给他,这样的形式保持了六年。
在这样的坦诚交流中,孩子会非常轻松的写下自己的想法,包括课外书的阅读、同学间的关系、师生的关系等等,有时也会连续写一段时间,直到问题解决。因此,他没有什么是心理负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4404/74298d4880df7299.jpg)
巧对压力需提高逆商(AQ)
现在的孩子都在顺境里长大,很少有挫折,因此就忽略了AQ,也就是逆商:面对逆境的应对能力。
没有什么教育比逆境更让孩子成长,成熟起来,这比书本上的道理要让他更深刻的体会到。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但是这个任务在孩子努力之下是可以实现,但也可能中途失败,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中鼓励孩子,积极引导他找出关键所在,让孩子可以自己找到解决方法。请记住一个原则:逆境中最后一步要让孩子自己走出来,千万不要越殂代疱,帮他克服困难,只会害了他。
这里曾经有过蝉羽化的案例:蝉在羽化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出来才能让翅膀变得硬朗,如果一个好心人看着蝉在挣扎,以为它很痛苦挣脱不出来,就出手帮它剪开外面的硬壳,结果那只蝉的翅膀就耷拉下来,这一生无法飞越起来,甚至很快就会因为无法获得食物而失去生命。这个故事很小的时候就聊给儿子听过,他也一直记着,凡事只有自己努力突破才会增长自己的能力,才能应对挑战。
儿子的成长还在进行时,但至少中考、高考等几道厚重关卡都已顺利突破,与此同时他还突破了同龄人少有的独立生活,六年中学生活都是独立在外,不仅仅是生活的独立,更在于他思想的独立。进入大学之后挑战也是非常多的,包括全英文的授课环境,包括社区化的住宿管理,没有宿管,没有班主任,无人约束的状态下独立在外应对学业、生活的挑战,一年下来算是成功转型。未来也许还会有困难、困惑,但只要我们相信生命的力量,相信我们在逆商能力上给予孩子的厚实基础,相信儿子会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担当,加上智慧与果断,会走的更高更远。
回到前面留言的那个问题,童年时代教育会影响孩子多远,以我切身的体会至少20岁是已经影响到了,而且这种影响应该是持续的,不断累积的,更加坚韧,更有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