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什么是幸福?
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
我认为:幸福即让人在大部分时间内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怎么让自己过得更幸福呢?
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钱:你给我三千万,我立马就幸福。
这当然是让内心获得一定安全感与平静的重要方式,我们也没有必要自欺欺人地抹杀物质生活的意义。
可毕竟,追逐“富有”的结果是需要或长或短的过程的,中间还有很多你无法控制的因素。
且不论当结果来临时你真的幸福与否,单只论它到来之前我们怎么办?总不能24小时除了睡觉就想着怎么赚钱吧?
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点于日常提升幸福感的“小招数”。
在这里为大家总结出十个小方法做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1.每天花一分钟的时间写开心清单。
这个方法很简单,也很有效。
只需要每天临睡前记录下这一天里让自己感到开心的几件事。
每件事用一句话概括即可,不需详细描绘或发表感悟。
比如:今天被老板夸奖创意能力强。上午买了件心仪已久的衣服。通过沟通与同事消解了误会。某项任务的某某难关终于克服。
这些看似都是小事,为何记录下来就会起作用呢?
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普遍对坏事耿耿于怀,对好事“不长记性”。记录下来可以提醒自己原来世界给你的不全是痛苦。二是大部分让你开心一下的事件半衰期都比较短,有意记录并偶尔回看下可以将当时的幸福感多次“回收利用”。
等你积累的幸福清单够长了,还可以给每个使你开心的事件打打分,评价下它让你开心的程度。
比如:吃到美食的开心值是90分,开心持续时长约3小时;与父母谈心的开心值是91分,开心持续时长约三天。那相应地,你就可以选择多花时间跟父母谈谈心。
2.偶尔翻一些能够拔高视野、开阔心胸的书。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有些书里面既没有教你厚黑学,也没教你如何发家致富,为何读完后就能给人以莫大的慰藉呢?
原因有三个:一是书籍内容可以给人以信息共振。人不怕痛苦,怕的是痛苦得孤独。当你看到各个时代的人遇见各种各样的身不由己与束缚,这本身就能让你感到平衡与知足。
二是文字传播的形式让人对矛盾的看待方式是具体且分明的,矛盾如果不写下来只放脑子里想就会聚拢成一堆浆糊。
三是思想家文学家们常能给你一种更开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角度,把你从琐碎的情绪泥沼中抽拔出来。
豆瓣排行前三百的文学与社科领域书都可供挑选,比如《万物简史》《毛泽东选集》《正见》《白鹿原》《哲学的故事》,看似没啥直接帮助,实则会让你读完畅快又舒服。
3.练习“控制二分法”。
所谓“控制二分法”,简单说就是:分清生活中哪些事是你能控制的,哪些事是你控制不了的。
然后将大部分的注意力聚焦在你能控制的一切上。
我们总会担忧太多自己无法左右的问题,以至于耽误掉时间,没法给予可改变的事物以足够的关心。
曾见过一对年迈的夫妇,乘公交做过了站。结果发现下一站恰好是另一个景点,于是欢欣鼓舞,临时决定今天去那里游玩。
这事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更多的可能是沮丧、相互抱怨,然后任由情绪破坏掉余生里最年轻的一天。
你不能干涉已经发生的事实,但可以改变对既成事实的态度和看待方式。
生活发给你一手好牌那是你的运气;生活发给你坏牌你却能玩得开心,那就是你的能力。
分清可控不可控并区别对待的能力,值得我们反复练习。
4.长期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不是健身塑形,也无需逼着自己练马甲线,而是保持定期的运动。
身体会极大地影响你的情绪和心理。
养成运动的习惯也可以大幅提升你的精力与抗压性。
相信你会有这样的体验:傍晚时分,于某处户外场所慢跑四十分钟下来,坐在长椅上。
汗流如注,尽情呼吸,举目四盼,顿感耳聪目明。整个世界在你的眼中像是加了高清效果,你所有的细胞都处在一种打开的状态去欢迎周遭的一切。
归去的路上,脚比以往更能踩实大地,一些盈盈绕绕的烦恼仿佛都不是什么问题。
想感受到生活的可控性,不妨先练习对身体的掌控力。
5.摆脱“应该思维”。
我的父母虽然都是农民,但他们比我“更容易开心。”
起初我以为,这是他们更懂得知足常乐的智慧。
可再想一步:是什么让他们更懂得知足常乐呢?
原来,这是出于生活给我们养成的不同的心理设定。
父母一辈子吃了很多苦头,可以说大部分的时段都在受打击,这无形间让他们在潜意识里就觉得:日子的基调就是这么低。所以当微甜降临,他们就特别感恩和珍惜。
而相比之下,我却一路顺风顺水,这让我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当把高基调当做常态,你就会对“失常”的“正常”感到不适应。一丁点挫折都觉得被世界对不起。
所以尽早接受几个真相:
这世界本就不是,也没有必要是为你而设计。
天地不仁为命运的本分,维持着正常生活其实已经是命运的情分和你的幸运。
几乎不存在什么应该的事情。
想明白这个道理,你可以假定自己过去几年一直在患癌,今天发生奇迹,癌细胞一刻被消灭干净。从明天开始是你的康复期。
6.保持真实,真诚面对他人,真实直面自己。
你说人在什么状态下最累?
可能很多人会想:那还用说,肯定是感到累的时候最累呗。
不,比劳累更累的,是你明明已经很累,却要装作很轻松,很积极。
为什么教堂里要单独设置个神父角色呢?
就是在给我们一个机会,一个诚实的机会,真实面对自己。
痛则通,人走向幸福的起点是不自欺。
然而出于社会性的需要,我们常常要伪装,要扮演,要带上不同的人格面具。
长期如此,迟早崩溃。需要适时吐露心声,需要找人倾听。
所以古语有云:人生难得一知己。
如果没有知己怎么办?
我们还可以自省,在夜深人静时做一做自我分析。俗称:旁观自我,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
这时需注意:不要做自我批评式谈话。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孩子,你用什么态度安慰那个孩子,就用什么态度接纳自己说心里话给自己听。
这时没有丑陋,无关脆弱,只要真实就可以。
7.克制嫉妒,停止盲目攀比。
如果想让一个人不开心,可以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式是他想要十块钱,但你就是不给。
这是让他求不得,激发的是应该心理。
第二种方式是给他十块钱,隔一会再要回去。
这是让他产生被剥夺的错觉。
第三种方式是给他十块钱,转手再给他旁边的那个人一百零一。
这是我们会犯的最不理智的错误——嫉妒与攀比。
为了促进社会竞争,优胜劣汰,传播上佳基因,这种心态被写进了每个人的程序里。
然而,一落实到非竞争领域,副作用就能把人的幸福感啃食干净。
互联网扩大了攀比的参照系,社交媒体花式满足着人们秀优越的虚荣心。
于是,你刚刚跟家人庆祝完月薪翻倍,转瞬脸色下沉,因为隔壁老李新进了一辆兰博基尼。
奇妙的是:这种现象我一描述,你一读,不用多劝,您自己就感到释然了些。然而一回到现实生活,还是会常犯老毛病。
那就请把这句话记下来:嫉妒最愚蠢的地方在于——它从不看事物本身,只看事物之间的关系。
请把注意力永远聚焦在你自身这里。
8.设置微小目标,享受超额的成就感。
很多人不幸福,是因为看不起自己。
看不起自己,是因为觉得自己缺乏自控力。
在连小两口过日子都提倡共同进步,保持同频的文化浪潮里,人人期盼三百六十度自我提升。
可毕竟是活人啊,哪能全靠心急。
想提升行动力和成就感,可参考美国作者斯蒂芬·盖斯的一本书——《微习惯》。
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实用且人性化的小方法——将目标缩小至极。
比如,想锻炼身体,那就要求自己每天做一个俯卧撑。
不必担心速度慢或量上不去,当你做完一个后会有一种超额完成任务的良好感觉找到你。
于是你会开始做下一个。人都爱打顺风球,比逆风飞翔更有推动作用的是乘胜追击。
做任何事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学生可以要求自己今天做一道题。孩子可以要求自己今天只跟父母聊一句。伴侣可以要求自己今天出门前抱一下彼此。微习惯可以让你像个正常人那样去努力。
9.活在当下,常问自己几个问题。
活在当下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对遥远和不确定的事物常报以忧虑和不必要的操心是扼杀幸福的公敌。
关键是怎么让自己时常记得呢?
这里有几个有趣的小问题,可以写在便签上,时常拿出来问问自己。
现在是什么时候?答:现在是此刻。
你在哪里?答:我在此地。
你是谁?答:人的本质是一段时间,我是现在。
这件事值得你担心吗?答:值得。
你担心就能起作用吗?答:不能。
你担心的事会让你死掉吗?答:不会。
你担心的事如果真的会让你死,怎么办?答:人活百年,终须一死。早晚的问题。
10.允许自己过得不幸福。
是的,想让自己过得更幸福的最后一条建议,是允许自己过得不幸福。
就像应对一场比赛最好的心态是:我确实想赢,但输了也没啥关系。
想赢、想百分百幸福,是人的正常心理。
如果它们只是你的愿望,那值得鼓励。但如果上升到每时每刻的必须,就会成为一种新的桎梏锁住你。
人要输的起,也要不幸福得起,一生中总有那么段时间就是需要你去忍耐的。你不必解决掉所有问题。
年轻时就是会有点焦灼;
面对未知就是会恐惧;
带娃就是得换尿布;
人就是会老去。
它们本身都很正常,不正常的是你对焦灼的焦灼,对恐惧的恐惧,承担义务时忘掉可以享受的权利,味蕾只会体验十八岁的光阴。
每个人的一生都由百分之二十的幸福和百分之二十的痛苦组成,剩下的百分之六十,既说不上开心,也说不上不开心,有点无聊?略微压抑?感觉无事可忧又同时觉得,怎么着都不太行?
安啦,这就是生命的主歌,只是接生的护士没告诉你。
End.
1.转载开白等事宜请加微信号:jiaogeiwoba,添加时请备注来意。
2.韩大爷开设了自媒体写作音频小课,戳此链接可了解更多:十堂课搞定自媒体写作随时欢迎你的光临。
网友评论
—— 微信公众号: 趣味乐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