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活明白的人生

作者: 028476dc5686 | 来源:发表于2017-02-07 14:25 被阅读161次

    掐指算一下,距上次一月十日写的文章将近一个月,一个月没写东西。期间有写篇小说的意愿,写到一百多字就停下来暂不继续下去了。小说名叫“深紫”,开头我很是喜欢:

    “她突然对自己的这种行为有了倦意,她觉得自己无法停止将陌生男人的好意当做某种暗示,她要稳住自己那如水中乒乓般漂浮不定的爱。”

    写小说,开头很重要,在这里就不赘述史上那些出名的开篇金句了。《深紫》的全文格局依这第一句来看,还是我一贯擅长的冷淡色调。

    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小时候,再精确些,七岁前的这段时间很重要。从我刚开始看弗洛伊德到现在,都在尝试找出他的致命点,希望找出一种能完全推翻弗洛伊德学说的理论。遗憾的是,我还没找到并像很多人那样不由自主地运用他的学说。

    之所以是七岁,这是按照我自己的感官来划定的,对比其他出名的理论,七岁也大致是个合理的界点。人生的头七年几乎是他(她)意识成型的阶段,你成年后经历过的所有挫折及想隐瞒的念头都与小时候的经历息息相关。或许有些经历你忘了,但它们都隐藏在你的潜意识里,等待你发动扳机去唤醒它们。

    “回忆是美好的”这句话很没力量,人都会自动美化过去,在回想的时候,主动滤掉过去的不快,张着笑脸回忆自己美好的过去。更有甚者,这过去都被他们渲染得失了真。我一直在坚持剖析自己,这个过程非常不愉快也非常容易遗漏关键点。人的躲闪与趋利避害之天性在对待自身时也是如此明显。

    想要实诚,想要活得明白,这一关必须要过,但依以上的分析,这是很难的。人性的缺陷是无法移除的,只会在不断的纠正中慢慢显出一些善,但这善太易被遮盖。请原谅我对人性的看法如此不乐观,但不必多说,你们,我们,他们,大家都是如此,只是程度上的区别罢了。

    我曾经尝试让自己合群,用我现在的角度来说,我曾经花很大的力气想要变成一个普通人,希望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开心了能放肆庆祝,能毫无阻碍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我一直都是,害怕了都学不会尖叫的人。我一直在努力,但所幸是没那么成功,若成功了我会为自己感到悲哀的。

    在现在的我看来,人这一生不过是从一个范式跳入另一个范式。合群的人有合群人的范式,也另有一个不合群人的范式存在。我们终究是从这里跳进那里,如契诃夫有篇小说的名字“跳来跳去的女人”。对于我们来说,这一辈子临死都还没活明白是常态。我很庆幸自己到目前为止每年每年都在成长,因此我希望自己能跳多几个范式,希望自己能经历更多。

    前几天看到微信上有对文科博士返乡事件的讨论,我看到其中一句是这样的:“看看那些文科博士写的文字,悲悲切切。硬是将自己打扮成家乡的教父,回到家,未见夹道欢迎,只有略带怀疑的‘读书有用吗’?未见一脸痴迷,只有些许不屑的‘一个月赚多少钱’?于是,那个用浮华虚名构造起来的精神世界顷刻土崩瓦解……”(引用)

    我没有看新闻里所谓文科博士写的原文,但依照评论人的描述来看,终归是新闻里批评的那些人没把书读进去。

    一旦你认认真真地读进了几本书,还会对这些普普通通的浮世百态觉得不屑迷惘和失望吗?这个世界本是如此,你还想在哪里去构建一个乌托邦呢?《苔丝》、《包法利夫人》、《红与黑》等等,哪一本没有写尽这丑恶的人生百态?也难怪那么多人爱用书呆子去骂人,专门读书的人没把书读明白,是挺悲哀的。

    人生艰难,对于我这个只读了半吊子书的人来说,更需努力咯。当然,不是努力活明白,我感觉活明白了也挺没意思的,对吧?

    注:引用部分来自《中国社会学》微信公众号文章“文科博士们,回家能不能别装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法活明白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zp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