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养随笔四

作者: 雪里梅香 | 来源:发表于2021-11-09 08:48 被阅读0次

一场雪后,天气好得出奇,天空碧蓝如洗,阳光明媚灿烂。

阳光透过窗户上的玻璃,照在卧室的床上,明亮而又温暖。我倚着床头斜靠着,感受着冬日里的温情。

这间房子是婆母特意安排给我的,坐北向南,后面是一个小院。小院分为两半,靠房子的一半打成水泥面,靠院墙的一半是果园,分别种了三棵枣树,两棵杏树,据说原来还种了核桃树,没成活。按照婆母的计划,明年再种一棵柿子树,树中间撒点苜蓿。春天时,嫩嫩的苜蓿菜是婆母的最爱。

此时,我就隔着玻璃看碧蓝的天,看摇曳的树,看褐红色的砖墙……

虽然二十几年前全家人就迁户去了山西,但在婆母心里,这里才是她的家。每次聊天,她都会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述发生在这个堡子(村子)里的事,因此,对于这里,在未回来之前,我们已经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我也曾经多次和夫君畅想过:退休以后,就回到老家,一边伺奉婆母,一边侍弄田地,固然做不到“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但“蔬果之蓄,园场之所产”大抵是可以实现的。

实在没有想到,我的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只是实现的过程实在过于惨烈。

客厅里的窗台上摆着两瓶花,瓶子原来是装蜂蜜的,花呢,是婆母去教堂念经时采摘回来的。

婆母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天早晚都要去村里的教堂念经。她说,教堂的院子里种了好些花,开得真好看,可惜刮风下雨吹落了一地。婆母并不知道,她采回来的这种黄菊花一般用在葬礼上,她只是看着好看,也知道我喜欢花,就采回来了。夫君要说,我拦住了:老人一片善心,我们又何必辜负呢?

老母亲打来电话,问我家里暖气都送上了,怎么还不回来?我笑着说,过几天还需要去医院复查一次,这次复查没问题就回去了。现在疫情紧,如果回去了,要来复查怕不让进市区。老母亲怅然应了一声:哦。

外面的气温很低,夫君说昨天晚上结冰了,水管都冻住了。我心里却是温暖如春。

打卡第三天:

继续阅读《人间烟火——淹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

摘记:

1、在传统中国,穿衣戴帽从来都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2、孔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历法用夏朝的,车制用商朝的,服制用周朝的。

3、帝制时期服制的正式确立,是在东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其主要依据是儒家经典中的《周礼》、《礼记》和《尚书·皋陶篇》。

4、礼”的核心是什么?对等级秩序的尊重与坚守,“尊尊贵贵,不得相逾,所以为礼也”。

5、服制下的服饰,以繁复、稀有、贵重为尊贵,位愈高而服愈繁。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种纹饰,合称“十二章”,是权力的象征。东汉制度,皇帝“备文”,十二章全绣;三公和诸侯只能绣山、龙以下九章;而九卿则只能使用华虫以下七章。

相关文章

  • 静养随笔四

    一场雪后,天气好得出奇,天空碧蓝如洗,阳光明媚灿烂。 阳光透过窗户上的玻璃,照在卧室的床上,明亮而又温暖。我倚着床...

  • 静养随笔一

    早上起来吃过饭,和夫君收拾停当,准备去医院换药,有客人进门了。 来人是婆婆的姐姐,夫君的姨妈。婆婆姊妹七个,四男三...

  • 静养随笔二

    昨天晚上睡觉时,情绪突然低落,心情也莫名地有些烦躁。 我对夫君说:我是不是一个废物点心啊? 夫君说:不是啊。 可我...

  • 静养随笔三

    昨天早上,不,准确地说,是前天晚上下了雪。 下雪的时候我不知道,当时,我正在微信上和一位同学聊天,那时已经是子时了...

  • 静养随笔六

    冬至这天,我结束了第三次化疗,出院回到了家。 这一次化疗,在医院住了一周。第一天做了核酸检测和心电图;第二天早上抽...

  • 静养随笔七

    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陕西生病了——新冠肺炎再一次在西安蔓延。23日凌晨,西安封城,接下来,咸阳管控,然后是兴平...

  • 静养随笔五——荠菜饺子

    昨天下午,闲暇无事的婆母和村里几个老妪一起去地里挖野菜。 在我的印象里,野菜一般春天才有,所以当我听说婆母去挖野菜...

  • 回春(四):访静养坊

    第二天,在客栈吃完早点后颜员外一行人收拾了行李准备出发。颜植还是用布把脸半虚掩着,紧跟着爹爹行走。 差不多快中午的...

  • 静养

    不去乞求原谅 无须坦露心房 一切的一切 统统扔给时光 它自懂得疗伤 余生不长 不再彷徨 是非曲直 学会用心冷藏 用...

  • 静养

    自吃自的饭, 各挣各的钱。 互相不攀比, 开心每一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养随笔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cm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