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她)一部手机吧!”这句话,让人觉得,手机对孩子来说,宛如恶魔,触碰不得。
确实也不是危言耸听。
就连我这个不怎么关注新闻的人,也经常听到某个孩子因为手机辍学了,某个孩子因为手机跳楼了,某个孩子又因为手机威胁父母。甚至,因为手机,杀人者有之。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无不向人昭示着:手机就是恶魔,小孩勿近!
昨天,就有一个男孩因为手机辍学了。听说他前一段时间,因为他妈不准他玩手机,他从家里的二楼跳了下去。他妈怕了,不敢管他了。他不来读书,随他;他要辍学,也随他!这个男孩,是我所教班中的一个学生。虽接触不多,印象还是有的。去年下半期,我就感觉他的精神状态不对,问班主任,班主任说他在家里玩手机玩上了瘾,他妈管不了。为此,我还特意找他谈话。与他说起手机的利弊,他连连点头。当我提出“放下手机,多做有意义的事”的要求时,他依然连连点头。我以为他听进去了,事实上,他的点头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谈话的应付。他妈用一句“管不了”应付班主任应付了一个学期,现在,突然意识到该收缰了。然而,她的儿子早已是脱缰的野马——拉不回了。她没去想方设法找脱缰的绳子,而是选择了最容易做的事——放弃。碰到这样的母亲,是幸,还是不幸?
手机是魔鬼,还是家长的纵容让手机变成了魔鬼?
去追究每一个因手机出了问题的孩子,你会发现,这些孩子的身后,都站着一个不作为的家长。一句“管不了”就是他(她)应付一切的万金油。所以,手机变成魔鬼,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手机是工具,不是玩具。可很多家长,却把手机当玩具。在自己不想让孩子打扰时,就抛给孩子一个手机:一边玩去。孩子把手机当成玩具,就很容易沉溺其中,当家长意识到不能把手机给孩子做玩具时,孩子已经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哪怕是他拔也拔不出来了。此时,家长痛心疾首,悔不当初。然而,痛心疾首有何用?悔不当初又有何意义?
手机不是恶魔。把它当做工具加以利用,不仅能开拓我们的视野,还能增长我们的学识。家长要做的,首先不要把它当玩具,控制好自己与手机接触的时间,尤其是不要在孩子面前,长时间玩手机,更不要把它当玩具给孩子玩;其次,要多陪伴孩子,陪着他(她)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爬山、野炊、散步、跑步、唱歌、涂鸦……高质量的陪伴,不仅能让孩子获得安全感,而且能让孩子获得幸福感。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孩子,是充实的,他(她)无需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安慰与解脱。
手机到底是不是魔鬼?答案取决于你,取决于我,取决于他。因为手机只是工具,它并没有想过要害人。它变成魔鬼,不是它的问题,而是用它的人出了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