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没有休息,兴致勃勃在看《徐凯文的心理创伤课》这本书。
因为最近遇到了很多因为家庭关系不良的孩子,也有家长。
这本书,有些技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如果小时候遭受过创伤的人,还是有必要好好读一读。如果你遭受了创伤,又不愿去完善自己,你可能会复制上一辈的行为模式,去伤害你的下一代,而你的下一代又去伤害下一代,就是所谓的轮回,也可以说是代际传承。
1973年8月23日,两名犯人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银行。行动失败后劫持了四名银行职员。
在警方积极营救后,最终以歹徒放弃而结束。
然而,这四名遭受劫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庭指责、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甚至他们对偶尔照顾他们的歹徒感激不已。其中一名女职员竟然还爱上了一名劫匪,并在他服刑期间与他订了婚。这件事情发生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因此,这种现象就被命名为斯德哥尔摩效应。
1998年,10岁的女孩娜达莎在上学途中被电脑技术员沃尔夫冈绑架,沃尔夫冈将他囚禁在一个五平方米的狭窄混凝土地下室。娜达莎被囚禁在地下室长达八年半。沃尔夫冈不仅殴打她,还经常不给他饭吃,并且多次对娜达莎进行性侵。2006年的一天,沃尔夫冈让娜达莎到到地面上清洗汽车,由于吸尘器的噪音比较大,沃尔夫冈便走到旁边接听电话。女孩见门没关,便爬到门边逃了出去。事发之后,沃尔夫跟畏罪自杀了。事情到此似乎已经结束了,女孩重获了自由,施暴者的下场也足以平民愤。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人难以理解,这个女孩不仅拒绝去见自己的亲生父母,反而在听说那个伤害她的男子自杀后坚持要去探视他的坟墓,对于八九年没有借的父母他不想借反而要去看那个伤害了他八九年的人该如何去理解呢?
同样可以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来解释。
就是所谓的对攻击者认同,
对攻击者认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就跟依恋有关。
监狱对犯人最大的惩罚就在于切断他所有的情感联接和社会接触,所以反过来说人是非常渴望形成依恋关系,形成情感联接和社会接触的,而且创伤越严重,对依恋关系的需要就越大。
他们会觉得在糟糕的关系里,都比没有关系要好。
因此,越是身陷囹圄,越是被伤害,他们和虐待他们的人形成的情感联结反而越强烈。
这也表现在一些虐待孩子的父母,他们往往也有一个虐待自己的父母。他们会认同父母的行为,接着就去虐待自己的孩子。
网友评论